〈醫師專欄〉操勞過度

■吳重達

例1:中年男性每天慢跑10~20公里,數十年如一日。過去雙下肢這裡痛、那裡痛的都被他撐過去了。可是,右下腿內側上方在疼痛好久後冒出一個腫塊。也是撐了1、2年看它都不消下去,不得已才到醫院來。

例2:中年女性進入診間劈頭就給醫師診斷,說她得了2側的脛骨後肌肌腱炎。醫師一時還反應不過來,想說「妳都自己診斷了,來找我幹嘛」?問診、檢查後,確實如她所言。她是馬拉松跑者,從未中斷練習,大小賽事無役不與,最喜歡跑超馬。

例3:40歲出頭男性上次拚自行車「一日雙塔」,超過時限半小時殘念。之後,抱持著「我會再來」的決心,加倍咬牙練習。練習後感受到雙膝前方與外側痛,咬牙再練症狀加劇,最後騎不到10公里就痛到需下車休息。他悲鳴:「這樣怎麼復仇」?

舉3個較常見的「過度使用性」運動傷害提醒大家,過了中年事業、經濟都穩定了,身體也開始退化;不論是為了健康、興趣、個人目標與期望等原因,開始運動絕對得鼓勵;不過,此時不認老、不服氣、爭勝之心仍在,不小心就容易不知不覺踏入過度操練的境地。

例1是跑步引起的腿後肌肌腱附著在脛骨內側處的鵝足肌腱炎加上慢性滑液囊炎(積水導致外觀的腫塊)。保守療法不成功後,只好動刀切除滑液囊。

例2來診是期望是否有「快速」療法?比如局部注射。她還聰明的拒絕類固醇注射。

例3是髕骨壓力造成前方膝痛,外側痛是髂脛束摩擦症候群。

醫師無法滿足他們「快速復原」的一致要求。醫師會的是遵循組織復原法則,休息、復健,漸進式的恢復訓練,再慢慢、選擇性地參賽,需以月為單位評估復原狀況。這些病患如果改變不了心態,再厲害的醫生也派不上用場。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