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福聯盟批營養午餐難吃 教部:98%使用農委會認證在地食材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兒福聯盟發布學校午餐調查議題。教育部十一日回應,依學校衛生法,學校營養午餐的食材應優先採用農委會認證之在地優良農業產品,使用三章一Q標章食材占比目前已達九十八點零五%,且自去年五月起提高食材補助費用,近年投入六十三點一億元建置偏鄉學校中央廚房等精進改善計畫,並依國民健康署公布基準,肉類半成品及油炸物等一週不可超過二次,將持續推動制定學校午餐專法。

根據兒福聯盟公布「二0二三台灣兒少營養午餐調查報告」,八成學生表達吃不飽,廚餘桶卻有一堆剩菜剩飯,原因包括菜色不喜歡、味道差;另四成學校每週提供二次以上香腸、重組雞塊等加工食品,呼籲推動營養午餐專法。

教育部表示,依據教育部國教署公告「學校外訂盒(桶)餐採購契約(範本)」,明訂食材採購應配合政府推動學校午餐採用國產可溯源食材政策,優先採用有機、產銷履歷、台灣優良農產品CAS等標章或具有台灣農產品生產追溯QR Code標章(示)的三章一Q食材。

同時,自一一一年五月一日起提高食材補助費用,使用可溯源食材補助每人每餐十元,其中,偏遠地區學校補助每人每餐十四元,支持使用國產食材成本,穩定學校午餐品質。

教育部指出,考量經費編列、人員配置規劃、偏鄉學校午餐供應等議題仍需討論確認,為使專法立法後的實際運作順利,爰於一0九年辦理「公立國民中小學午餐廚房精進計畫」,經行政院核定「推動偏鄉學校中央廚房計畫」,提高偏鄉午餐費達六十二元等項目予以協助,投入金額超過六十三點一億元,讓學生繳交之午餐費用至少九成回到食材上。

教育部將持續依相關法令規定,結合行政院食安五環,定期會同衛福部、農業部、地方政府落實中央聯合訪視抽查、地方政府主動全面督導、學校落實管理三級校園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機制,並要求學校確實驗收食材,維護午餐供應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