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調查,50歲以上的女性大概每3人就會有1人有骨質疏鬆,男性每4人會有1人。一旦發生骨鬆性骨折,第1年的死亡率可以達到20%。中醫師表示,腎虛是骨質疏鬆症發生的重要原因。根據中醫古籍,骨骼的生長發育、衰退與腎之精氣的盛衰有內在的聯繫,腎氣旺盛則骨骼強勁,腎氣衰退則骨骼不堅。
統計資料顯示,台灣髖部骨折病例發生率在65歲後明顯增加,約有1.6倍,且女性患者高於男性;而65歲以上的成人骨折的增加率為30%,男性高於女性。
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表示,在中醫古籍中,並未有「骨質疏鬆症」一詞;而依病徵及病勢的發展,屬於中醫「骨痹」、「骨痿」等範疇。中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藏精、主骨生髓,「腎者,其充在骨」。
由於五臟六腑之精皆藏於腎,腎能生髓、髓能充骨。骨骼的生長發育、衰退與腎之精氣的盛衰有內在的聯繫,腎氣旺盛則骨骼強勁,腎氣衰退則骨骼不堅。腎虛是骨質疏鬆症發生的重要原因。
黃中瑀表示,肝主筋,肝之精氣除養筋外,還具有藏血和調節血量的作用。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而氣血是充養骨骼,使骨骼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各種原因導致的氣血津液不能濡養筋骨。肝腎不足、氣血虧虛、瘀血阻絡、氣機不暢是骨質疏鬆症發病的主要原因。
黃中瑀表示,中醫在治療骨鬆上,主要以針灸及中藥藥物調養;推拿按摩雖然可以緩解疼痛不適,但是按壓力道的控制必須小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針灸對於疼痛的舒緩可以得到迅速解決的效果;熟地、山萸肉、何首烏、枸杞子、龜板、杜仲、巴戟天、山藥為臨床上時常使用的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