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重達
美國職棒大聯盟二刀流明星大谷翔平已經連續十多場比賽沒上場,包括醫師在內的球迷不只擔心,甚至覺得其他賽事都變得平淡無味。
大谷先是投球傷了手肘內側(尺骨)側邊韌帶無法投球,變成一刀流;沒想到又拉傷了腹斜肌,再也沒上場比賽。有醫生同事問:「看他手肘傷後打擊姿勢怪怪的,是否因此其他部位做了比平常多的工,超過負擔而受傷?」醫師說:「你想表達的是否就是『代償作用』?」同事說他只是猜測而已。
隔個大海,關於大谷的傷勢我們也都是看新聞報導才知道,缺乏第一手資訊,實在不該多做臆測或隨便發表高論,博取個人關注度。倒是可以藉機討論一下代償作用。
代償作用指的是,當一個部位發生問題時,附近的、甚至遠方的部位、組織會挺身而出,取代或減輕問題部位的負擔。這可以是有意識的動作,例如小心不去動該部位,使用其他部位來完成任務。例如,右肩痛就多用左手做事,左腳包石膏就用柺杖與右腳來行動。
但是,大部分的代償作用是在潛意識下發生的。投手投球肘痛,不知不覺地會多利用肩關節來完成投球,結果肩關節也跟著出問題;反之,肩出問題也會影響肘。大腿、骨盆、下背肌肉強度不夠,肩關節需做更多的工才能把球投出去,累積下來就是肩傷;打擊姿勢走樣,猛力揮棒就可以拉傷腹或背部肌肉。
面對一個受傷的運動員,不能只看受傷的部位,更應該關心其他相關可能的代償部位。例如,肘韌帶拉傷的投手,復健除了做肘關節外,更需同時加入肩關節、下背、大腿肌肉訓練。核心力量夠,就可以發揮正向的代償作用,減輕受傷部位負擔;除促進傷勢好轉,更得以降低將來再發生傷害的可能性與嚴重度。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