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你知道日治時期,學生上學竟然不能直接先進教室!建興國中正進行歷史建築「原南門尋常小學校校舍」(現中正大樓)修復工程,赫然發現日治校園內的「生徒扣室」竟現蹤,讓社會大眾得以更深入認識日治時期的學校生活與校園空間。
文資處表示,日治初期台灣尚未發展出學級制,學生數也不多,教室在當時被視為相當神聖空間,學生到校後,須先至生徒扣室(亦稱控室、控所、扣所),將教科書、便當等隨身物品放置於此,等待老師帶領至教室上課,生徒扣室因此成為學生到校上課時的第一關。
建興國中原為日治時期「南門尋常小學校」,現正在進行校舍修復工程。文資處介紹,工程中發現許多被封存已久的日治時期建築構造,如早已為人遺忘的生徒扣室,竟隱身在原有建築內的清潔工具室與報廢室外側的階梯相連處,經與大正時期的校舍平面圖比對,研判此處早期疑似作為校舍門口使用,而發現的特殊空間,應該就是學生預備上課前的等待空間。
重新現身的生徒扣室,牆上釘有多層、一格格的木頭框架及座位,呈現出學生下課後。不能留在教室,物品收納與吃飯空間就成為生徒扣室的重要功能。
為方便學生出入,生徒扣室在南邊或北邊也多會設有大的出入口,後期學級制出現、學生人數變多,生徒扣室也逐漸消失或轉換功能,如台師大的文薈廳,即是日治時期生徒控所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