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施姓大宗祠重建 施義修厥功甚偉

施姓宗親會二十屆理事長施朝桂(左)、第八、九屆理事長施瑞銘(左二)宴請大宗祠第十二、三屆主任委員施義修(中),感謝他主導整修大宗祠的不世之功。(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台灣臨濮堂施姓大宗祠」最近被列入歷史建築,其中為重修宗祠經費四處奔走籌措、主持督導重修工程勞心勞力的第十二、三屆主任委員施義修是最大功臣,日前由施姓宗親會前任理事長施瑞銘和現任理事施朝桂作東,感謝前輩蓽路藍縷、以建宗祠的辛勞。

身兼東區公所調解委員和台南地方法院調解委員的施義修表示,施姓大宗祠創建於民國十六年,四十一年在正廳前興建仿巴洛克建築型式的拜亭,民國七十三年曾修建,但當時礙於經費只是局部零星修復,祠堂經八十年風雨,木架構蛀蝕嚴重,延聘成大建築系專家勘查受損情形,於民國九十五年決定全棟拆平重建 ,重建經費由文建補助三百三十五萬元,祠堂自籌四百七十五萬元,歷經一年,在「保全原貌、再造生機」的前提下完成艱鉅任務。

施義修表示,在重修期間,舉凡彩繪工作,他特別延聘彩繪大師潘岳雄繪圖,不論磚瓦木畫字都嚴格要求品質,完工後績辦很多藝文活動動讓祠堂活化,但他御任之後,很多藝文活動都已停辦,非常可惜。

擔任施姓宗親會第八和第九屆理事長的長記珠寶負責人施瑞銘表示,施義修最大的貢獻還在於化解錢江派和岑江派的恩怨和糾紛,並將聞名全台的族人施瓊芳進士座落於新美街的五棟民房回歸宗祠,以其租金做為管理委員會費用,並認養宗祠內外五十餘坪國有財產署土地,讓宗祠成為「地方文化館傳統藝文中心」。

但施義修強調,施姓大宗祠管理委員會仍是派下員制的祭祀公業,未能向內政部登記改制,是他十年主任委員任內深感遺憾之事,希望大宗祠接任的後輩能完成他的心願。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