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75歲羅先生在兒子陪同下就醫,主訴最近比較奇怪,有時會忘記自己是誰,半夜會比較激動還會跌倒;羅先生並說,7月時醫師改成晚餐前施打胰島素,而停藥後情況就比較好,是不是藥有甚麼問題啊?高醫老年醫學科表示,其實這是老年低血糖作祟。
台灣65歲以上民眾高血糖的盛行率約為27.8%。老年糖尿病患愈來愈多;糖尿病有許多慢性併發症,嚴格控制血糖可以預防或減緩相關併發症的發生,但是照護高齡長者時,也要注重低血糖風險。
高醫老年醫學科醫師謝正芳表示,低血糖的症狀可能會手抖、心悸、焦慮、冒汗和飢餓,但也有可能會頭暈、無力、嗜睡、混亂、癲癇發作和昏迷。特別是老年人共病多,症狀不典型,常不容易診斷。低血糖太嚴重時間太久,也可能會導致腦死,不可不察。
夜間低血糖在老年且使用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並不少見,但常被忽略;舉例來說,今年發表在美國老年醫學會期刊的HYPOAGE的研究,發現認知功能障礙、心臟衰竭和憂鬱症的患者較容易有夜間低血糖出現。
另外,可能造成低血糖的危險因子包含有飲食不正常、運動量增加、用藥錯誤、飲酒、慢性腎臟病等,因此當糖尿病患的飲食、運動量、生活作息、藥物改變或是有急性病症時都要特別留意,可能都會增加低血糖的風險。所以不要因為高齡就不監測血糖。適時的監測血糖以及合理的懷疑是否有低血糖的症狀是提早發現低血糖的不二法門。低血糖也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認知功能障礙和失智症、以及跌倒和骨折的發生,因此不可等閒視之。
老年醫學科主任方姿蓉進一步說明,老年糖尿病患由於身體較脆弱、合併慢性疾病較多,是低血糖的高危險族群,要安全的控制血糖,醫師、病人和家屬的配合都不可少,藥物的使用也要適時的調整,並非一切都是一成不變的,定期監控血糖是照護糖尿病基本功課之一。低血糖是常見但是可能會被忽視的臨床問題,輕者可能沒有症狀,嚴重的則甚至會致命,定期監控血糖,留心低血糖的可能症狀,才能提早發現和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