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0Comments
〈中華副刊〉 簡政珍詩學隨想 精讀細品
文/簡政珍 圖/林蒼鬱
要深刻體會一首詩,讀者必須「精讀細品」其中的文字與意象。
但,當有些批評家說「精讀細品」是套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新批評」的策略時,我們只有擲筆長嘆。若是閱讀的「精神」與閱讀的「策略」都無法區別時,批評家所展現的台灣現代詩將是什麼面貌?
「精讀細品」是閱讀的基本「精神」,而非某種理論的閱讀「策略」。批評家是否知道:指出「文本會自我消解」的解構學,最仰賴「精讀細品」,因為若是沒有能力在「結構」裡細品出語意的縫隙,就沒辦法細緻地「解構」。德希達的解構學能影響到整個時代的思潮,除了他本身的哲學素養外,主要是他在既有文本裡的「精讀細品」的說服力。保羅‧德曼(Paul de Man)、費希(Stanley Fish)也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