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不做籠中鳥

台南一中二年十五班 ◎吳柏陞

籠中鳥,因人類一己之私,為自己的愛好而關住牠們,雖食宿無虞,卻限制自由。現今父母養育孩子,總為了不讓孩子受傷,想多保護他們一點,以愛為名而緊緊地擁在懷中,即使孩子已達可以翱翔於藍天,羽翼已豐滿之際,仍不願放手任他們自由飛翔。

十七歲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同儕間的邀約正盛,每到同學相約的時間,總有人因為家人的約束而缺席。父母的出發點或許源自經驗判斷,亦或是出自於保護雛鳥心態,以「為你好」的牢籠豢養著孩子。身為被「圈養」的我,也如籠中小鳥般渴望自由,寧可跌倒,也要拍掉父母扶持的雙手,勇敢冒險,選擇承擔的自由。當父母開啟籠門,讓我追尋自己的天空時,或許我會撞得遍體鱗傷,但更多時候獲得的是美好的經歷。

人生的歷練,不就是歷經敲打、磨練、拋光,而綻放出璀燦的光芒,才叫活過?因此關在籠中對我而言是囹圄,我早以厭倦籠中沒有自由,只有衣食無虞的天堂。我嚮往廣闊未知的遠方,期望能不被拘束,擁有自我決定的權利,沒有一隻「籠中鳥」會不憧憬自由的。

我們都不該被困在籠中,我們都擁有無限的潛能,能變化成各種模樣,也許需要一個輕柔的提醒:呵護孩子的爸媽呀!可以適時地放手了。或許能有更多飛得更高的鳥,展翅展得更大的鵬,別怕打開鳥籠,聰明的鳥會自己找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