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國健署公布110年國人癌症登記資料分析結果,癌症時鐘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速度與109年相同;全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雖也與109年相同,但口腔癌(59歲)、乳癌(57歲)、甲狀腺癌(50歲)屬早發癌別,呼籲民眾善用5癌篩檢,早發現早治療。
依據110年癌症登記報告,全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與109年相同,各主要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除了女性乳癌及肝癌延後1歲,其餘與109年相同。部分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較全癌症年齡中位數(64歲)早的癌別,口腔癌為59歲、乳癌為57歲、甲狀腺癌為50歲。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表示,由於目前國際間尚無實證建議對攝護腺癌、胰臟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及子宮體癌的無症狀者進行篩檢,若民眾察覺自身有以下異常症狀,請務必就醫並遵循醫師指示,及早診治,如:攝護腺癌的可能症狀為小便無力、頻尿、急尿及夜尿等排尿症狀或不明原因骨頭疼痛。
胰臟癌的警兆則是40歲以上沒有糖尿病家族史,惟近期有糖尿病、上腹痛或背痛,疑似來自後腹腔,且上腸胃檢查卻無特殊發現、體重明顯減輕、黃疸、茶色尿合併灰白便的膽道阻塞、不明原因性胰臟炎、脂肪便者。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為不明原因發燒發燒38°C以上、6個月內體重減輕達10%、夜間盜汗、局部或全身如頸部、腋下、鼠蹊等表淺淋巴腺無痛性腫大。
子宮體癌則是有不正常的出血,包括:月經週期紊亂、長期持續性出血、月經長久不來後突然大量出血或者停經後的出血。
林莉茹表示,依WHO及實證醫學證明,5項癌症篩檢(子宮頸抹片、乳房X光攝影、糞便潛血檢查、口腔黏膜檢查、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統計分析顯示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對於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的男性,可降低26%口腔癌死亡風險;糞便潛血檢查每2年1次檢查,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並可減少29%的晚期大腸癌發生率;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約70%子宮頸癌死亡率;乳房X光攝影檢查每2年1次,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並可減少30%的晚期乳癌發生率;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可降低重度吸菸者20%肺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