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書桌

  • 陳文榮

我最喜愛的房間不是臥房、客廳而是書房,書房裡頭放置書櫥之外,就是書桌。

六十年代有能力購買第一間旁房子時,以獨立小間作為書房,選購一張書桌,作為寫作的場域。

書桌材質以三夾板製造,作工粗糙,但很耐用。為了節省空間,桌上左角放檯燈一盞作為照明用,右上角放一座筆筒,存放鋼筆,原子筆,彩色筆等。

書桌右邊另放一部小型音響,收音機之外,播放卡式錄音帶,撰文時,播放喜愛的音樂,陪伴寂寞時光。

牆上釘一書架,雙層,置放辭典、字典,參考書,經常閱讀書籍。書架高度與坐姿時眼睛平視高度,方便查閱書籍。

假日沒外出時,靜下心來筆耕,握筆在六百字稿紙裡書寫。夜深人靜,家人都入睡的時刻,乃寫作撰文時的黃金刻,文思泉湧,及時把握,捕捉文字的精靈,在稿紙上留下足跡。

冬夜天冷,電暖器還不普及的年代,妻於書桌旁燃起一盆火爐,提高室溫保暖。她坐在躺椅上陪伴,木碳爆出必必剝剝微弱聲音,幾粒小火星閃爍於黑暗的角落。

她打個盹醒來,夜已深沈,她催促﹕「太晚了,不要熬夜明天再寫吧!」

勸她先就寢,繼續奮筆疾書,有一次太累,竟趴在書桌睡著了,爐火熄滅而醒過來,稿紙上流淌一灘口水。

書桌的三個抽屜成了百寶箱,存放來自各地的紀念品﹕鑰匙圈最多,對筆,名片,小文具如迥紋針,圖釘,釘書針,書籤,小刀,剪刀,信封,郵票等。

另一抽屜裝滿大小筆記本,大本的記錄日常行事,提醒自己每天該做的事情。小筆記本隨身攜帶,當作備忘錄。外出旅遊時,記下寫作素材,作為撰寫遊記的參考資料。

抽屜塞進去東西太多,不定期清理不可能再用到東西,狠下心來割捨,否則越積越多,放不下必用的物品。

定居林口後,我擁有一間專用書房,放置四座書櫥,高達天花板,存放參考書,工具書,讀過的書籍。

到了八十年代選購一座造型新穎的書桌,附帶一座櫥櫃,撰文寫在稿紙上,以傳真機傳稿件到報社,電腦普及後,改以電傳(Email)投稿。手寫於稿紙的方式遭到汰換,雖然不捨, 無奈接受時代前進的浪濤。

書桌上擺放一個大型螢幕,很佔空間,幾年前更換液晶螢幕,書桌面空出來了,只擺放一個鍵盤,一個滑鼠,另外一面手寫版。

螢光幕兩旁放置音箱,撰文或看書時,可以播放音樂,音質柔美,老舊收音機收起來,不再使用。

右側音箱與螢光幕之間,放置筆記本,作備忘錄之用,音箱上放每天服用的藥物,以免忘記服用。

這張書桌這輩子不可能再更換了,陪我到老,除非有一天臥床,再也爬不起來,否則我還是會天天坐在書桌前,打開電腦,瀏覽螢光幕上的訊息,閱讀想看的文章,新的知識,精彩的影片,好聽的音樂。

退休後我可以整天泡在書房裡,吃過早餐就進書房,一直到中午時,老妻喊叫:

「開飯了!」

不得不短離開,吃過午餐,習慣性又回到書桌前,打開電腦,瀏覽一番,眼睛疲累酸澀,到床上休息一下,下午再回到書桌前,撰短文,閱讀,聽音樂。

書桌與我關係緊密,每天坐在書桌前超過八小時,相當於每天上班時間,卻沒有工作壓力,逍遙自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果有一天,我沒有書桌,不知道日子怎麼過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