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檳榔不僅是是引發口腔癌的重要肇因之一,且可能帶來農藥引發的健康風險。台灣檳癌防制聯盟1日指出,根據一項研究,抽樣共116件市售檳榔,結果發現高達87%檢出多種未核准農藥殘留。
根據最新衛福部110年癌症登記報告,口腔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9歲,較全癌症年齡中位數(64歲)早,且男性口腔癌與食道癌標準化發生率,分別為女性的10.4倍與11.4倍。
台灣檳癌防制聯盟工作小組成員莊麗真表示,檳榔是一級致癌物,嚼檳榔會增加罹患口腔癌的機率。很多民眾以為檳榔只要不加紅、白灰或其他配料,就不會致癌;但事實上檳榔子含有多項檳榔生物鹼,全是一級致癌物,不論包不包料,都會增加口腔癌風險。
此外,台灣檳癌防制聯盟今年與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健康問題解決與社會實踐」課程合作,在19個縣市抽樣市售檳榔嚼塊進行農藥殘留檢驗,共計116份樣本中,高達101件樣本驗出多種未核准用於檳榔與荖葉的農藥、不合格率約87%。
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副教授王亮懿說明,檢出的殘留農藥中,前5名皆為未核准農藥,依序為陶斯松(63.3%)、加保扶(50.0%)、益達胺(50.0%)、克凡派(43.3%)、達滅芬(41.7%)。
王亮懿進一步表示,陶斯松有強烈證據顯示與兒童過動、自閉症、智力下降有關,即將被禁用;加保扶被稱為老鷹中毒死亡元凶,至於益達胺則會導致蜜蜂慢性中毒,進而迷航,危及蜜蜂生態。
台灣檳癌防制聯盟呼籲,政府單位應正視檳榔嚼食帶來的無窮問題,提出具體對策與時間表,盡快訂定專法,積極管理檳榔危害,才能真正守護國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