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開講>2024全球政經契機:台灣面臨下一波3年機會與挑戰

未來無論那一個政黨成為下一任總統,國家的政治穩定及經濟發展,成為未來帶領國家及人民往前的首要任務。(中央社)

王冠斌

2023年已接近尾聲,而這幾年來,全球經歷2019年自新冠疫情後,以為可以擁有一片新鮮空氣,但沒想到竟迎來2022年烏俄戰爭。但在戰爭未歇至今,2023年又因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戰爭和全球升息及通貨膨漲下,讓未來整個全球經濟景氣更是不確定的窒息。對於未來的全球總體經濟及產業趨勢,充滿了危機,但也更顯露出更多的轉機;只是身處全球更為不確定的未來下,台灣該如何因應,便成為未來可能的3年,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將會是關鍵上的3年。

一、地緣政治與貿易壁壘

全球經濟貿易因各國政治現象,形成各經貿實體的區域經濟,如東協、RCEP、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經濟夥伴協定(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EPA)、綜合經濟合作協議(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CECA)、及貿易發展暨合作協定(Trade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Agreement,TDCA)等等各種經貿協定,而這形成了另一種形式的經濟效率上的困境外,必然也成為另一種貿易上的障礙及不公平的貿易壁壘。

這幾年因為晶片問題,各國給台積電設廠的補助及優惠措施,但因國際情勢及產業趨勢下,張忠謀董事長亦曾表示,貿易關係全球化已死,因為未來的貿易經濟關係,已從全球採購生產下的戰略,轉變為更為緊張的區域供應,為此,成本的增加下,未來能否再以有效率地提供最有效率的成本及產生,看來已成為過去。

二、政經結構與軍備競賽—影響全球經濟分配與發展

這兩年來全球因為戰爭及全球領導人問題,讓全球對於各區域所要面臨的問題,沒有一個有單一問題的解決方式,而是牽動各自國家、區域及文化價值,如近期的以巴戰爭,便是挑起了更多的人道危機。而身處全球關注下的台灣,已非僅有晶片爭奪安全問題,更是未來戰略下的領導問題及政權下的國內壓力與競爭分水嶺。

自烏俄戰爭之後,各國無不提高更多的軍備預算,從各國所占的GDP比例,美國3.2%、中國大陸1.7%、印度2.4%、英國2.1%、俄羅斯3.1%,而台灣2024年國防預算6068億將占2.5%,是否將排擠其它的政府支出,相信都須看未來我國的經濟成長率,是否能支應各項的預算能力。

近期台經院、中研院公布2024年我國的經濟成長率為3.15%、3.02%,然而對於主計總處在看待2023年GDP為1.42%,而2023年為3.35%目標下,能否達成,恐怕仍讓人既期待,又怕外部因素的下,發生了什麼黑天鵝事件,如美國大選、OPEC石油產源、全國升息政策、俄烏戰爭、以巴衝突、中美關係及NATO國家政治氛圍(如左派思想及工會罷工崛起)。

三、疫情改變產業型態及人口結構發展

疫情改變了人類對於生命的態度、工作價值、工作方式及移居方式,當然也帶來新的商機及新的淘汰,只是多數所謂的新商機,並無法去填補這幾年產生的問題,如今年一個黑天鵝WeWork在2023年11月10日宣布破產,並帶來近200億美元的負債,原以為因疫情帶來新的就業模式,但事實上,全球經濟及產業模式,並不如原所趨勢認為,共同辦公及移動辦公,能撐起未來的經濟模式,如同台灣仍有為數不少之辦公大樓,目前仍持續招租中,或許未來需要更多時間才能證明,這趨勢的觀察是否正確。

我國近幾年來發布的人口分布,可確定除了邁向老化外,工作人口的移動及產業的缺工,看來短期間是無解,此可從這幾天幾所學校廢校及停招下,可見其問題的嚴重性。就2023年3月教育部公布私校退場條例下,就有18所學校停辦及11間學校要面臨專案輔導,而所公布的40所學校,如無法改善自已問題,也勢必面臨關門的窘境,未來這問題,將衝擊整個教育體系及社會問題,因此,如何在就學及就業之下,發展人力及培養國家總體計畫下的十年大綱及百年大計,有賴2024年新政府上任後,擘畫下一個世代的國家綱領。

四、碳權議題與企業資本永續難題

2023年12月17日,聯合國第28屆氣候大會(COP28)在杜拜正式落幕,而每次的決議,常讓環保團體及小島國家認為,只是淪為口號,且對於工業排放大國,除了無拘束力外,往往是成為最大的問題原因。這幾年有關於碳權議題,在台灣除了成為國家政策下,也成立了環境部及台灣碳權交易所,並且於2023年12月22日啟動了國際碳權交易,成績算是不錯,首批交易量便有8.8萬噸,總交易金額逾80萬美元。

隨著政府加大碳權議題的強化及訂定短中長期計畫下,並立下於2024年初確立碳費費率及2024年盤查碳排,並2025年依盤查結果開徵碳費,也對於全台500多家年排放2.5萬噸的排放源,將在2025年繳交第一筆碳費,這是否能讓企業得到其競爭上的能力及進入國際市場,仍值得未來持續觀察與期待。

為因應未來瞬時的3年機會及挑戰,我國應著重於以下發展方向

一、政經穩定與貿易夥伴

未來無論那一個政黨成為下一任總統,國家的政治穩定及經濟發展,便成為未來帶領國家及人民往前的首要任務;另外由於全球貿易短期內,仍屬於區域經濟的框架,地緣政治的經貿活動,能否突破及參與各項貿易協定,便是產業出口的必然要件之一。

二、人才培育與人口政策

我國自教改自今,學用與產業發展,已成為國家競爭力的困境。每次政府用心的人才媒合會,仍無法有效解決人力的磨擦性,實應儘速檢視及修正問題的嚴重性;另外城鄉發展不均及人口分布,各國也存在共同的問題,從以往的青農下鄉,因種種問題,也減損了成效的推行。而近期因老化的長照問題,推行的住宿型機構,能否導引下一波產業及人力的服務,也值得觀察。

三、國家安全與產業永續發展並重

雖說,國家安全意識在近幾年,是全球議題及迫切感,惟就歷史角度,各種問題不一而同,但舉凡如瑞士、奧地利及新加坡等,除了必要的軍事力量外,其產業的核心能力,更是顯著,而非表現在GDP的表面數字,而是在全民的經濟有感,因此,如何讓國內產業提升、經營環境改善及對於政策的穩定,至為重要。另外如何讓全民對於未來的危機感,不至於與統計數字上的平行時空感,更是必須的務實態度。

最後,期待新任政府,於2024年帶給全體國民新氣象及願景,相信是國民全體之福。

(作者為企業資本永續發展研究智庫中心負責人)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