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歲男性患者已咳嗽約1個月,乾咳偶有痰,劇咳時胸悶喘促,西醫診斷:急性肺炎,服用西藥後症狀反覆,經親友介紹至本院所借助中醫藥治療。
中醫四診紀錄如下,望診:身材偏胖;聞診:咳嗽聲音喘鳴;問診:乾咳、偶有帶痰黃黑色、咳慎胸悶痛緊束、長期排便偏軟、兩年前戒菸、西醫檢查:肺活量差;舌診:「舌淡紅苔白膩」;脈診:「右:寸關濡、左寸澀關尺滑」。中醫證型:「脾虛肺熱、肝失疏泄」。處方思維:「潤肺益脾,清熱疏肝」。內服中藥治療後,上述諸症痊癒。
咳嗽(cough)乃突發性呼氣動作,藉以清除氣管和支氣管的異物或黏液。有聲無痰曰咳,有痰無聲曰嗽。當呼吸道有病變時,黏液的分泌增加刺激呼吸道產生咳嗽咳痰的動作。正常人的痰是清的,有支氣管炎時痰的顏色就變成白稠狀,若加上細菌感染時則有細菌和膿的摻入變黃色或綠色,如果摻入血液時就呈粉紅色、血紅色或黑色。易誘發咳嗽情況包括感冒、流行性感冒、咽喉哽塞、吸入刺激氣體、外耳刺激、心臟病、藥物反應、心理作用、喉頭炎、支氣管炎、肺炎、肺結核、肺癌、氣喘、支氣管擴張症、肺氣腫、肺水腫、肺吸蟲症、肺梗塞、肺膿瘍、塵肺等。《素問‧咳論》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咳嗽病位在肺,肺氣失於宣降,氣逆而咳。《素問‧病機氣宜 保命集》:咳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嗽是無聲而有痰,脾濕動而為痰也。咳嗽謂有痰而有聲,蓋因傷於肺氣動於脾濕,咳而為嗽也,有基於五行相生相剋之故,即任何器官的虧虛都會牽及到肺,引起咳嗽,因而有五臟咳與六腑咳的理論。中醫臨床辨證上對『咳、嗽、咳嗽』三者實無區分之要,可統稱咳嗽。若「痰飲」咳嗽則多為「肺、脾」二臟,若「咳嗽上氣」則多為「肺、腎」二臟。要抓住咳與痰的特點,如咳嗽「白天甚者」乃「肺寒氣偏盛」;「夜間甚者」多為「腎虛、脾虛、痰濕或血分過熱」;「躺平更甚」者乃有「懸飲」;「劇咳」則可以考慮「疏肝」。辨痰方面,痰清稀者屬濕,粘稠者屬熱屬燥;痰色白屬風、寒、濕,色黃屬熱;痰多者屬痰濕、脾腎虛,痰少者多為風寒束表或陰虛等。燥咳痰少難出,甚至無痰。
《難經·四十九難》:「形寒飲冷則傷肺」《靈樞·百病始生》也提到「重寒傷肺」。這兩句經典意思是指,人體感受風寒、寒濕,或飲食生冷,均可損傷肺臟。所以久咳不癒之患者本身需維持良好睡眠習慣外,飲食上更需注意太甜(奶茶、拿鐵)、過酸、嗆辣食物、冰涼飲料(青茶、綠茶)、橘子、柳丁、奇異果、白柚、麵食類都要避免且適度運動加強心肺狀態,並藉由中醫「辨證求因,審因論治」之獨特性,抽絲剝繭地探病之源,以期達到治癒之目的。
(作者∕台南市銘輝中醫診所醫師蕭銘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