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嬰兒四彎風 可持續2至3年

中醫師趙家儀說,「四彎風」是嬰幼兒常見皮膚疾病,發作部位以頭皮、臉頰、頸部等較多。(新樓醫院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異位性皮膚炎」容易種反覆發作,台南新樓醫院中醫科醫師趙家儀說,異位性皮膚炎在中醫觀點為,此病症好發於肘部、膝部、膕(膝後窩)部常見對稱性發作,所以又稱「四彎風」,透過中藥調理體質提升免疫系統,可降低反覆發作的機會。

趙家儀指出,異位性皮膚炎為一種反覆發作的皮膚疾病,也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與過敏性體質有關,這類的病人通常合併有鼻過敏,氣喘等疾病,因此異位性皮膚炎又可稱為「過敏性皮膚炎」。「異位」是指一種立即發生性的過敏反應與遺傳有關,發病病因與病理機轉,與基因、皮膚屏障異常、環境(過敏原、細菌)和免疫功能失調相關。當表皮的皮膚障蔽功能有缺失時,會造成皮膚喪失大量水分,各種過敏原及化學物質就容易穿透皮膚,這些外來抗原因素容易誘發免疫反應,造成皮膚過敏或發炎。

她說,異位性皮膚炎通常於嬰兒期開始發作,持續約2至3年左右,發作部位以頭皮、臉頰、頸部等較多;孩童期至成人期則以臉、頸、肘窩、及膝窩等區塊為主。當急性發作時,皮膚症狀會流出乾淨的液體(俗稱流湯或流水),甚至會產生水泡、有紅癢或腫之症狀定義為濕疹,為「癢疹型」。一般在冬天會惡化,尤其洗完熱水澡會更容易癢,小孩晚上睡覺無意識搔抓,有時容易出現皮膚患處流血,造成皮膚發炎;之後進入慢性期會變成「苔癬化」,皮膚變厚,乾燥脫屑,皮膚紋路變黑,反覆搔抓後留下結痂。

趙家儀說,「四彎風」的中醫病因病機包括外邪侵襲、濕熱內蘊、飲食不節脾虛濕盛。常使用口服抗組織胺、外用類固醇,及紫外線照光治療、口服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等治療,但療效也不盡理想,這類病人可配合服用中藥調理改善。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