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博物館「台灣史前動物特展」呈現萬年台灣生態史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即日起推出「台灣史前動物特展」,精選逾一二0件包括動物化石、動物圖騰及模型工藝品等,邀大眾來探索數萬年的台灣生態史。 (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第一特展廳即日起推出「台灣史前動物特展」,精選超過一二0件展品包括動物化石、漁獵工具及動物圖騰工藝品等,還有鮮少曝光的野生動物標本及遺址出土化石,展出至一一四年元月五日止,邀民眾前到與不同年代的動物一起探索數萬年的台灣生態史。

十三行博物館表示,動物是地球生物圈中重要的一環,地層裡的化石、考古遺址出土的獸骨,都是牠們曾經生活在台灣的印記,這些遺留物能讓大眾了解台灣過去的自然生態、人與環境的互動,及歷史文化的形塑;這次「台灣史前動物特展」透過「動之以擒」、「動之以生」、「動之以禮」三大主題,呈現動物在人類生活中扮演著不同角色,從狩獵行為、資源利用、神話信仰等角度,展現動物各種豐富的面相。

 十三行博物館長羅珮瑄指出,台灣海峽的海面下,潛藏著一道由淺灘組合而成的隆起帶,當冰河時期來臨時,生活於亞洲大陸北方的動物為了躲避嚴寒的氣候,動物從露出的陸橋遷徙來到台灣;在這次特展中展出難得一見自澎湖海溝及下罟坑遺址發現的動物化石,包含距今四萬至一萬年間的古菱齒象、古鯨等骨化石,還有多件標本及大型模型,其中長達近三公尺、以一比一比例「真牛打造」的大型德氏水牛模型十分吸睛,栩栩如生的模樣與古代叢林的擬真造景,讓人彷彿置身於一處史前動物園。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即日起推出「台灣史前動物特展」,現場互動遊戲讓大小朋友都能盡情飽覽台灣史前動物世界。 (記者吳瀛洲攝)

羅珮瑄表示,展場不但有豐富的靜態展品可以欣賞,還設置許多互動遊戲,讓大小朋友都能盡情飽覽台灣史前動物史;同時十三行亦持續將研究能量轉化為專業考古展覽,並運用多種展示手法,將考古知識轉譯為大眾可親近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