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醫師專欄〉趕快好?─2

■吳重達

回到醫師那位責任心重的同事。醫師向他再教育一次組織受傷的癒合法則,他聽進去了,接受保守療法。兩週就穿支架回去坐辦公桌,六週傷勢完全復原,可全力工作。

顯微鏡下,組織纖維因受傷而斷裂而分離。斷裂缺口充滿血塊,組織修復由此開始。血塊先纖維化,形成斑痕組織,把斷端連結起來,再進行分化,盡量把斑痕纖維轉化,變成原本的組織纖維。若想辦法讓斷裂端盡量靠近,斑痕組織會最小化,修復成原本組織得以最大化。反之,則是斑痕最大化,表面看是好了,但經不起考驗,容易再斷裂。

受傷處的血液循環是修復最重要的影響因子。膝關節內的前十字韌帶,半月狀軟骨無血循,斷了,等不到救援,就壞死了。良好的血循提供最多的“工人”,可以快速清運“垃圾”,運進充分材料,達到重建目的。

手術就是把斷端做“完全”接合,達到斑痕最小化,原本組織最大化的結果。可是,如果血循不佳,組織仍然不會癒合,再好的開刀技術也無濟於事。但,手術技術再好,血循再佳,組織仍然需要那麼多的時間去真正長好,整個過程快不起來。

傷後兩週,傷處纖維完成第一級癒合(Primary healing),類似一根根頭髮,不必大力就可把它拉斷。此時外表的腫消了,也不再那麼痛了,容易讓病人以為自己“好了”;迫不及待回去工作、運動就傷勢復發。

第二級癒合在傷後6週完成。單一纖維們結合,形成“小辮子”,可承受合理外力。此時,醫生才會容許病人恢復合理範圍內的工作與運動。傷後3個月,三級癒合完成,小辮子已變成中辮子;不必擔心日常工作、運動會導致傷害了!

受傷後,無論如何,至少忍個幾週吧!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