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 觀策站 〉台積電與日本合作深化快跑,是因為美國助推?

烏凌翔

台積電熊本廠2月24日開幕,日本經濟產業大臣齋藤健表示,日本政府已拍板補助7320億日圓興建二廠。(中央社)

日本意圖重回上世紀八0年代全球半導體產業領導者的地位,不是秘密,如何規劃可能成功的路徑呢?也不是秘密,因為經產省(METI)早在去年六月前就昭告天下了,網上都可以查到很詳盡的日文版說明書《半導体・デジタル產業戦略》;台灣也有專業媒體做過摘要報導(請參考電子時報記者江仁傑的兩篇:https://www.digitimes.com.tw/tech/dt/n/shwnws.asp?CnlID=1&id=666733、https://www.digitimes.com.tw/tech/dt/n/shwnws.asp?CnlID=1&id=669125)。經產省的策略是利用現有優勢,設法補足短板。

日本半導體產業的短板在晶片製造,產量從上世紀八0年代的占全球一半,直降到目前的不到一成,但是半導體的設備與材料兩個次產業,卻高光閃耀的穿越了「衰落的三十年」,直到如今仍執世界牛耳。所以,利用這兩項優勢,再加上豪爽大方的政府補貼,吸引外國技術先進的半導體製造廠商來日本投資設廠,是合理又正確的規劃,似乎…只要照表操課,就應該得到美好的結果。

雖然邏輯合理,但是進度能多快,卻並非你一廂情願即可決定的,來者也有自己的算盤。

到目前為止最大的成績就是成功召募來了台積電,而且呈現快跑前進的態勢,眼看在「日本矽島」—九州—的熊本一廠開幕了,二廠也確定了;另一家力積電到日本另一工業重鎮—宮城縣投資的消息也公布了。彭博社在去年十一月下旬即報導台積電在日本的三廠可能使用三奈米的製程技術,甚至連第四廠的「傳言」近來也都出現了。

不覺得很快嗎?不比較就沒感覺,至少從二0二0年五月十五日就公布的台積電赴亞利桑那設廠的「美國進度」來看,應該有這種感覺吧?要知道,台積電宣布赴日投資可是二0二一年十一月九日的事,整整比宣布赴美晚了一年半。

台積電偏愛日本?

美國也有領先全球的半導體次產業,包括IC設計,以及IC設計所需的電子自動化軟體(EDA),還有晶圓製造所需的設備—皆為其優勢。其中,IC設計業者,包括近一年多大紅大紫的Nvidia、AMD、Qualcomm,還有一般不被視為IC設計業的Apple,都是台積電的客戶,不過,是除了台積電,找不到別家為他們代工的客戶,台積電處於「店大壓客」的地位。

但是台積電還需要設備與材料,甚至某特定部門也需要EDA。換言之,這一部份美國與日本的條件是相同的,差別是,日本以此吸引台積電去投資設廠,而美國是利用其優勢,展現半導體霸權國的威勢,才使台積電在「與美國聯邦政府及亞利桑那州的共同理解和其承諾支持下,有意於美國興建且營運一座先進晶圓廠」。

再者,半導體的晶圓製造是資本密集產業,資本支出(Capex)動輒數百億美元—台積電過去幾年都在三百億元之譜,發明半導體的美國官民不可能不了解此一門檻,但是國會通過的《晶片法》只準備了三百九十億美元給各國與本國一眾業者爭食,而且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大筆金額真正撥到晶圓製造業者帳上(https://udn.com/news/story/6811/7633788 ),有夠不乾脆;還設有領取後不得赴中、俄等國投資先進製程的附加條件…經濟獎勵變成經濟脅迫?

如果你是台積電,你能怎麼辦?

弱對強,以拖待變是一個選項,只是未來的變化不見得一定有利—想像一下川普若再度選上…另一個選項是找靠山,但是,台積電是一家企業,能從台灣政府得到用以「對抗美國」的支援幾乎為零,因為台灣是需要美國提供安全保障的國家,執政的民進黨政府策略又極度親美。

再一個選項就是自力自強,台積電不是國家,是企業,所謂更強不外乎產量更大、技術更領先。日本在這個時間點出現了,自知可以提供協助:材料與設備能幫助台積電發展先進製程技術,大量補貼能幫助台積電更快速推進產能。當然,對日本復興半導體產業也裨益有加。

台積電若是技術與產量都大幅領先美國的英特爾與格羅方德等晶圓廠,美國發展國防、太空、人工智慧等科技產業,就仍然有求於台積電。壓制雖不會消失,但顧忌會比較多。

台積電在日本投資設廠進度與深化程度,依日本原先的《半導体・デジタル產業戦略》內容來看,推進速度沒要求那麼快。美國似乎無意推了一把。

 

(作者為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