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中華副刊〉黑陶之聲悅小城

■陳赫

直到後來有人說起,我才發現每每提起故鄉,我的眼中總是有驕傲的光芒。那份照耀好似觸及黑陶的聲音,鏗鏘有力,有如磬聲,異常的悅耳,讓人能夠忘卻雜塵。

我的故鄉館陶是一座小城,位於河北省的東南部,人口不過30多萬,土地不過450多平方公里。走在這裏,時光都會慢上幾分,不必擔憂擁堵的車輛,無需背負過多的壓力,吹著公主湖的晨風,沐浴著糧畫小鎮的落日,日子在指縫間輕輕漏下,而幸福也在心中慢慢紮根。

在我十八歲以前,我所有的生活都是在這座小城中度過。記得小學時老師講的第一堂課,便跟我們說起了館陶的由來:館陶縣始建於西漢初年,已有2200多年的建歷史。因其城西北七裏有陶丘,趙置驛館於其側,故名館陶。歷史上有四位公主的封邑就在這裏,我們是一個兩千多年沒有更名的古縣。聽著老師口中的歷史,我心中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老師接著又問道:「你們知道我們館陶縣最有名的是什麼嗎?」這次所有的學生都齊聲回答:「黑陶。」

是的,黑陶之於館陶,就像是鐫刻在每個人心中的印記,每一個館陶縣人都因為「中國黑陶藝術之鄉」這一張耀眼的名片而倍感光榮。而我與黑陶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是在初中時期,那時候班裏組織一次社會實踐課,其地點選擇在了黑陶廠。我們這些小燕子般的毛頭小孩,邁著輕盈的步伐走進了一座「藝術宮殿」。一進廠,我就被琳琅滿目的黑陶藝術品所震撼了。各種各樣彩色的畫作在陶身熠熠生輝:有的小孩憨態可掬,有的女子春光明媚,有的將軍威嚴高大,有的飛鳥直上九天。我驚歎於這些天人的技藝,又仿佛與千年前的古人來了一場對話。這時候,廠長來到我們面前,向大家說起了館陶黑陶的特點:「黑如漆、明如鏡、薄如紙、硬如瓷」,短短十二個字,完美的描述出了一件件藝術品的價值。接著我們便開始期待已久的上手做陶器,每個人在泥胚中捏出各種形狀,就像把自己的夢也放進了裏面。那一堂社會實踐課,我至今難忘,因為它讓無數心靈種下了黑陶的種子,有一天他們會長成參天大樹,來回饋這座城市。

十八那年,我懷揣著對一身迷彩的嚮往,踏上了部隊的列車。在那些綠色的時光中,經常有人問起我的故鄉。我總是對他們說,我的故鄉是黑陶之鄉,它曾作為北京奧運「國禮」,贈送給前來參賽的各國體育代表團團長。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早就暢銷國內市場,甚至遠銷東南亞、歐美等地,成為現代工藝品中一顆亮眼的黑珍珠。說起這些,就像我喊出的口號那樣嘹亮,我想把它告訴所有人,讓他們知道,在「齊魯燕趙」交界之地,有一座小城叫館陶,因黑陶出名,也像館陶人性格那般古樸典雅,渾厚莊重。

在退伍之後,我在其他城市漂泊過幾年,但總是忘不了故鄉的一草一木,隨著心中的召喚又回到了這片熱土:現在,5A級景區糧畫小鎮已經聞名全國,鄉村風情的城市讓人留戀不已;黃瓜小鎮已經是全國精品旅遊景點,在現代農業園區內,瓜農們將黃瓜裝車時的笑容,仿佛一股春風,讓我升起許多感動;一萬餘平方米的公主湖濕地公園赫然而起:春有花香,夏有清涼,秋有飛鳥,冬有瑞雪。「自然+濕地+人文」的特色,讓一座城市的色彩,達到了耀眼。

在很多燦爛的日子裏,我在館陶博物館裏,與先賢們對話。聆聽著魏征的以史為鏡,閱讀著雁翼的詩歌,領略著喬十光的漆畫。我在衛運河旁,沿著歷史的足跡一路追逐,從秦漢的水清,到隋唐的波瀾,到宋元的京杭,再一路到今日的旖旎。

當然,在我心中還有一種聲音總在響起,那就黑陶之聲。三十歲這一年,我獨自一人走進了黑陶博物館內,與這種古老的器皿一起,穿越在數千年的光陰之中。講解員的口中說著它們的歷史,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忙著拉坯、繪畫、砑光、雕刻的人們。他們一邊忙碌著,一邊跟我說起,這些黑陶除了為藝術添彩,也讓大家的錢包鼓了起來。目前,館陶縣黑陶產品涉及1000多個品種,帶動4000多人實現家門口就業,有效助推了鄉村振興。我忽然間有些明白了,一座城市標誌的意義:那便是既要有精神滿足,也要有物質滿足。我仔細豎起耳朵,黑陶之聲又響起了,那麼清脆,那麼悅耳,多像一曲復興路上的凱歌。

沉醉地聽著這些聲音,我不禁脫口而出:「真好聽啊,這座小城真美啊!」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