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許多人可能會經歷極度的焦慮、恐慌,甚至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奇美醫精神醫學部長林健禾表示,這些情緒反應不僅是心理層面的問題,也與生物學變化密切相關,提供3個策略,協助民眾在這樣的危機事件後能更好地恢復和保持心理健康。
其中身體活動與放鬆技巧,在地震後身體可能處於高度緊張狀態,這是由於交感神經系統的刺激造成。積極參與身體活動,例如快步走、瑜伽或任何形式的運動,可以幫助減少壓力荷爾蒙,促進內啡肽的釋放,此為自然的「快樂荷爾蒙」,有助於改善情緒並減輕焦慮。
此外,學習放鬆技巧,如深呼吸、正念冥想或進行指導式放鬆,可幫助身體恢復到平衡狀態,降低過度警覺的生理反應。
良好的睡眠對於心理健康至關重要。地震過後,或許會出現失眠或夜間驚醒現象,睡眠不足又會進一步加劇焦慮與壓力。建立固定的睡眠時間表、確保睡眠環境安靜舒適,及避免在睡前使用電子產品,都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如果必要可尋求專業醫師協助,獲得適當的睡眠障礙治療。
另與家人、朋友和社區保持聯繫,分享感受和經歷,這不僅可提供情感上的支持,也有助於感覺自己不是孤立無援。此外,如發現自己的焦慮和壓力情緒難以自我控制,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和治療,可能是恢復正常生活的重要一步。
精神科醫師和心理師可以提供專業的指導和幫助,幫助處理情緒困擾,學習應對策略,並重建內在的安全感。
林健禾表示,地震後要記得心理復原需要時間和努力,上述3策略僅是幫助邁向更好心理健康的起點,請民眾不要擔心尋求幫助,因每個人都有可能受到影響,並需要支持和理解。希望這些精神醫學的策略能帶來安慰和指引,在恢復過程中找到力量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