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一名30多歲女子,3年來飽受結節性癢疹之苦,全身皮膚布滿極度搔癢顆粒及斑塊,日夜抓癢甚至無法入眠,床單上沾滿斑斑血跡,嘗試各種藥物治療未果,皮膚科醫師除進行口服免疫調節劑等治療,並使用生物製劑治療1個月後,癢感獲得有效改善。
奇美醫學美容中心副主任暨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表示,結節性癢疹是一種慢性皮膚疾病,好發於女性、壯年及中老年人,臨床表現為皮膚上許多如米粒或碗豆大小般,且偏硬的顆粒狀結節,有些病灶甚至會融合成厚厚一大板塊,癢疹數目從個位到上百顆都有,往往伴隨持續6週以上的嚴重搔癢、摳抓與摩擦病灶之症狀,癢抓的惡性循環常使病人睡眠與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目前造成結節性癢疹原因不明,但研究發現「第2型免疫反應異常」與「神經增生與纖維化」扮演重要角色;部分病人合併異位性皮膚炎與癢疹,其他如慢性腎臟病、糖尿病、心衰竭、慢性B、C肝帶原等疾病,也都發現有較高機會出現癢疹。
鄭百珊指出,癢疹治療常遇到瓶頸,醫師會依照病人癢疹的嚴重程度選擇不同治療方式組合,例如生物製劑是目前常規使用的癢疹治療方式中唯一取得適應症的藥物,是目前治療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重要藥物之一,為針劑注射,主要抑制第2型免疫反應中的重要介白素-4與13。副作用較傳統的口服藥物少,少見的副作用如結膜炎等。
鄭百珊表示,癢疹癢起來要人命,嚴重皮膚搔抓除影響生活、皮膚異狀往往讓病人無法正常社交,長期搔抓造成皮膚苔癬化、破皮流血,更是增加蜂窩性組織炎風險;因此,與醫師良好的溝通、疾病共享決策、選擇適合治療方式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