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橫跨高雄市前鎮、小港的「臨海工業區」,曾是二戰後台灣最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支撐大半個台灣的基礎建設,數以萬計的勞動人口在此工作,奠定了十大建設的成功。這塊廣達1560公頃(台灣最大)的工業聚落,充滿歲月的痕跡。70年前從拆船業開啟這塊基地,巨大的煙囪與高聳的廠房林立、文明生活與工業污染的對抗,曾讓政府政策輾轉兩難;但面對中美貿易戰、工業新世代的轉型、及烏俄戰爭的啟示,卻成為最重要的解答之一,臨海工業區將邁入「轉型」最關鍵的一刻。
天威商仲經理張浩人強調,臨海工業區將邁入「轉型」最關鍵的一刻。 (天威商仲提供)
天威商用不動產企研經理張浩人表示,「綠色概念」逐漸風靡全球,不僅在消費習慣上重視綠色(塑膠袋減量),以往工業區從原料使用,製成成品到處理廢棄物的方式,已不符合現在民眾對於綠色的要求,因此興起了循環經濟的新概念。我國石化產業未來發展無法再複製過往生產大宗產品的模式,為符合全球潮流、民眾期待等條件下,發展高值化石化產品,兼顧循環經濟的理念,已成為國內石化產業的發展方向。
張浩人指出,臨海的地段、交通均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不可能再挖一個天然良港,再增蓋一個國際機場。石化業需靠港,臨海工業區的石化工業,已是國家經濟成長的偉大結晶,再造難度極高。它也是全台灣唯一擁有海、空港及大型腹地的工業區,全年日照充足,雨季短、工時產能高且長年生產穩定。臨海工業區近中油的石化聚落,亦成為轉型綠色產業,最佳的示範場域。
以中鋼為首的鋼鐵產業,致力提升高值化,中鋼除了研發『電動車馬達』的電磁鋼片,未來將以提升扣件產業鏈量能、生產高值化手工具、高值化汽車產業鏈,以及離岸風電在地產業鏈等為競爭核心。臨海工業區是國內最大的鋼鐵聚落,用鋼產業的升級,主要是希望透過技術研發、通路建構、自創品牌等手段,促使下游終端產品高值化,建立世界級品牌(如日韓的車用鋼)提升我國鋼鐵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此外,綠色能源是全球永續發展的重要趨勢,台泥集團的三元能源科技是台灣最大鋰電池生產商,所生產的超級電池能把生產的綠電儲存,維持電網的穩定供電,並應用在電動車及大型儲能裝置,是電力系統調控的重要基礎設施。三元能源科技高雄鋰電池廠位於高雄市小港臨海工業區,今年將建置全台首座超級電池工廠。這一系列的產業轉型,勢必帶動相關衛星廠商進駐臨海工業區,未來產業生態將有結構上的升級與轉變。
張浩人強調,中美貿易戰、疫情持續擴散、加上烏俄戰爭,造成各國嚴重塞港、原物料上漲,未來會越來越重視區域經濟。緊臨高雄港的臨海工業區將扮演重要的倉儲物流角色,而政府和企業共同砸近1,600億元的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二期工程填海造陸計劃,已扮演土地騰龍換鳳的功能,除第七貨櫃於今年6月陸續點交給長榮海運之外,多家石化業者投資的油槽等石化設施,也將在9月陸續完工啟用,位在亞灣區199座油槽將同步開始啟動遷移。日後前鎮臨海的亞灣區,將成為國家推動5G AIoT產業示範區,帶給港都新的產業魅力!而腹地廣大的臨海工業區,在區域經濟的發展下,會讓需要更多倉儲空間的企業青睞。種種因素導致國道七號的開闢,似乎也箭在弦上,勢必成為未來政府的重大開發案。
張浩人說,臨海工業區內遍佈許多石化業、鋼鐵業,其實深具國家戰備等級的強大生產力,疫情爆發期間口罩國家隊的誕生,也是源自南部化工廠24小時不關閉。高雄的工業人大多是身體裡流著拆船王國、鋼鐵之城的血液,骨子裡帶著不服輸的性格,而世界的強國,都保有強大的基礎工業生產力。
臨海工業區將從巨大煙囪高聳的廠房林立,轉型發展高值化石化產品,兼顧循環經濟,成為國內石化產業發展方向。(天威商仲提供)
張浩人表示,中美貿易戰爭、疫情爆發、烏俄戰爭,這三個風暴,卻恰好促成了臨海工業區再次展露光芒的時機。兩年來的大型土地交易,除總價屢破新高,漲幅攀升亦達百分之三十。因高值化產業轉型,多家大型企業用行動給了腹地廣大的「臨海工業區」最佳肯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