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樑推出基隆科學園第二部曲,串聯雙北產業廊帶,開展基科發展量能,帶動整體繁榮發展。(記者郭基生攝)
記者郭基生/基隆報導
基隆市長候選人謝國樑推出基隆科學園第二部曲,「串聯雙北產業廊帶,開展基科發展量能」將針對工業轉型規劃及委託專業團隊案例試算說明,進而創造磁吸群聚效應,帶動整體繁榮發展。
謝國樑說,鄰近的汐止因為內科蓬勃發展,也開始賺取產業外溢紅利,包括汐止遠雄utown的立體創新園區的建構,未來基隆也應該吸收內科外溢資源,擴大基科運轉量能,並連結「新北市產業黃金走廊」,將既有的產業串聯成基隆河谷科技廊帶,吸引國際企業總部進駐,帶動整體發展。
謝國樑表示,過去雙北已有多項工業轉型案例,台北包含從輕工業區轉型成功的內湖科學園區、擺脫「黑鄉」汙名成為台北東區門戶的南港高鐵沿線產業軸帶轉型,新北則有以私人企業,響應政府產業發展政策所設立的林口工五產業轉型以及轉型前土地所有權,與基隆現況類似的新店榮工周邊地區轉型,轉型勢在必行,謝國樑也規劃融會四大工業區轉型模式,立體化、都市重劃、獎勵容積三大方向,為基隆創造轉型能量。
謝國樑推出基隆科學園第二部曲,串聯雙北產業廊帶,開展基科發展量能,帶動整體繁榮發展。(記者郭基生攝)
謝國樑認為,因基隆河谷廊帶範圍內具再發展潛力之地權多為私人所有,且考量到地方政府財政恐難以支應龐大的土地取得費用,預計推進近些年較常使用的公民參與式規劃思維,由政府於主要計畫給予開發指導框架,民間自行整合土地並配合產業氛圍及都市發展脈絡擬定細部計畫,量身訂做適性適地之優質開發方式,在大規模整體開發同時,市府可從容積回饋中擴增公共服務設施,民間亦可透過整合開發帶動周邊產業升值。
謝國樑並表示,自己特別請專業團隊評估倉儲區都市計劃的可行性及未來創造的效益,若進行都市計劃,創造容積轉換產值,就可以變更回饋近萬坪公共設施用地,證明有效翻新舊廠區能夠大幅提供基科運轉量能,並回饋提供建立如日照中心、公園綠地、社宅等,共創最有愛的城市,讓基隆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