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0Comments
成大開發機器人 護理師好幫手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電機系王駿發名譽講座教授領導的認知多媒體IC設計實驗室,運用智能科技(AIoTBR)與ChatGPT,開發出可進行環境導覽等功能的醫療照護服務型機器人,以及適用於電腦或手機之藥物辨識、與病患互動式對話、非接觸式生理量測等軟體系統,共計八大功能。經成大醫院外科病房場域實測,護理師每天針對這八項服務的工作時間從原本的一百分鐘減少至三十三分鐘,效率提升三倍以上,滿意度逾九成。
成大認知多媒體IC設計實驗室二十一日發表醫療照護服務型機器人及軟體系統示範操作,公開介紹結合人工智慧、互聯網、大數據、機器人等智慧科技,改善護理師超時工作的得力好幫手。
王駿發指出,醫療服務型機器人共有四大功能,分別是環境導覽、例行事項提醒、衛教宣導、配膳物流。另外,電腦或手機的軟體為藥物辨識、協助護理師巡房記錄、與病患互動式對話、非接觸式生理量測等四項,所有的軟體系統均為團隊設計開發,互動性、方便性、人性化操作是最大亮點。
成大醫院外科8A病房護理長曾鳳美說,機器人及軟體真是護理師的好幫手,以環境導覽來說,護理師每天可能要介紹三、四次,甚至最多一天要重覆十多次環境導覽介紹,有了機器人分擔低專業性事務,能減輕護理師的工作負荷。
另藥物辨識功能也很方便,只要用手機拍照,約二十秒後,螢幕即顯現出藥物學名,曾鳳美說,病人住院,護理師必須知道其日常服藥情形,病人帶自備藥來,帶來的常是一顆顆的裸錠,他們還要聯絡藥師,過程冗長費時,現在有了AI藥物辨識功能,幾秒鐘就有答案。
至於非接觸生理量測,則是打開電腦系統介面,病患面對鏡頭,約四十秒即測到心跳、呼吸、血壓、血氧、體溫。與病患互動式對話,病患或家屬開啟手機軟體、對著手機麥克風提問,五至十秒手機螢幕就出現回覆文字,回答內容都來自衛福部、醫療體系的資料庫。協助護理師巡房記錄功能,則是讓醫事人員語音輸入內容,錄音結束數秒後系統會自行轉換完成,自動生成一則護理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