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長期吃藥 竟3級慢性腎病

  醫師姜林文祺說,提早診斷腎病並評估洗腎風險,加上善用腎臟保護藥物可逆轉嚴重度,降低洗腎風險 。 (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60歲江姓婦人反覆痛風發作,且有高血壓但控制不佳,為治療痛風長期接受肌肉或靜脈止痛藥,最近半年檢驗報告顯示腎功能持續異常,並有中度白蛋白尿,就醫診斷為第3級後期慢性腎臟病,評估5年洗腎風險為9%,經積極腎臟保護藥物治療與慢性腎臟病照護單位照顧1年,腎絲球過濾率維持穩定,但5年洗腎風險評估降為2.02%。 郭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姜林文祺指出,依腎病嚴重程度,可分為5期,第5期之後就屬腎病末期,根據台灣研究資料,18歲以上成人慢性腎臟病盛行率約12%(200萬人),而第3級後期慢性腎臟病是1.8%(約30萬人)。抽血檢驗腎絲球過濾率與驗尿得知尿中白蛋白與肌酸酐比值,皆可評估慢性腎臟病嚴重度;腎絲球過濾率、白蛋白與肌酸酐比值,再加上年齡、性別,利用這四個腎力密碼與腎衰竭風險方程式可進一步評估洗腎風險。 他說,第3級後期慢性腎臟病照護3大面向包括良好生活型態、積極腎臟保護藥物使用與理想併發症治療。良好生活型態包括合適飲食、規律中低強度運動、戒菸及維持正常身體質量指數;腎臟保護藥物則有,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或第2型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斷劑,及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和第2型糖尿病可使用非選擇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劑等等;理想併發症治療包括三高、痛風、腎性貧血、腎骨病變及腎絲球腎炎(及早做腎臟切片)等治療。 姜林文祺說,隨著資訊進步與大數據分析進展,可提早診斷並評估洗腎風險,加上腎臟保護藥物蓬勃發展,可逆轉嚴重度,進而降低洗腎風險 。

Read More

玉里人86%骨鬆 高過全台均值

北榮玉里醫院與宏碁智醫合作推出AI測骨質,並提供民眾個人化之醫療、飲食及復健照護。 (台北榮總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偏鄉民眾骨質疏鬆情況,因檢測不易,猶如健康之未爆彈。台北榮總10日指出,北榮玉里分院獲得宏碁智醫提供AI技術支援,經檢測發現玉里當地86.2%的住民有骨質流失問題,比例遠高於台灣地區之平均值。 北榮指出,骨質疏鬆是全球老化社會中不可忽視的公共健康挑戰,特別在醫療資源相對匱乏的偏鄉地區,因骨折導致的住院與死亡率更高。調查指出,偏鄉65歲以上女性的骨質疏鬆發生率高達63%,但檢查率卻只有24.5%,治療率更是低於2.5%,骨鬆已是偏鄉民眾健康的危機。 北榮玉里分院攜手宏碁智醫共同打造智慧骨質健康管理系統,系統採用AI技術分析X光影像資料,能大幅提升檢測效率與準確度,透過篩檢發現86.2%的住民有骨質流失問題,骨質疏鬆盛行率為31.5%,顯著高於全台同齡人口的平均值。 北榮指出,AI技術是智慧骨質健康管理系統之核心,其不僅能快速篩檢出高風險患者,還能發現傳統檢查難以察覺的骨質問題。北榮玉里分院也將提供內科、骨科、中醫、營養與復健等多專科聯合診療服務,包括藥物治療與骨骼修復建議,設計個人化飲食計畫,補充維生素D、鈣質等必要營養,並安排專屬運動計畫,提升肌力與平衡能力,減少跌倒風險。 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表示,偏鄉醫療的提升是健康台灣的基石,AI技術結合多專科整合模式,將為偏鄉居民帶來更便利、更精準的醫療服務,台北榮總玉里分院院長胡宗明指出,將持續優化AI智慧骨質健康系統,讓更多偏鄉居民享有都市醫療水準,實現全民健康平權的願景。

Read More

臉粗糙反覆紅疹 蠕形蟎蟲作怪

衛福部台北醫院皮膚科醫師吳家華提醒,蠕形蟎蟲症以毛孔粗大伴隨粗糙脫屑的「毛孔性糠疹」是最常見的形態。 (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40歲的姜小姐長期被臉部反覆紅疹和皮膚粗糙困擾,原以為只是過敏,但近1年來鼻翼、臉頰處紅斑和脫屑越來越嚴重,到衛福部台北醫院皮膚科檢查確診為蠕形蟎蟲症。經透過抗蠕形蟎蟲藥物治療,及調整生活作息與清潔護膚,減少蠕形蟎蟲數量,皮膚狀況重新恢復穩定衡,症狀逐漸好轉。 台北醫院皮膚科醫師吳家華指出,姜小姐因工作壓力大、長期熬夜、作息紊亂,且長期反覆使用類固醇藥膏破壞皮膚屏障,造成蠕形蟎蟲增生,經顯微檢查臉部皮膚泛紅處的蠕形蟎蟲密度增加。 吳家華表示,多數人因與他人接觸而得到蠕形蟎蟲,當蠕形蟎蟲共生於人體皮膚後會存在於皮膚的毛囊及皮脂腺中,特別是臉部、頭部皮膚;牠們利用人類的皮脂生存,正常情況時會與皮膚達成平衡關係,當皮膚環境改變、不適當清潔與保養、免疫力失調、長期使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都會導致平衡機制被破壞,進而造成蠕形蟎蟲增生,引發皮膚發炎等一系列症狀。 蠕形蟎蟲症引發的症狀包括毛孔粗大伴隨粗糙脫屑、紅斑、丘疹、膿皰,皮膚敏感、溼疹樣變化,可能伴隨著搔癢、灼熱的感覺,其中以毛孔粗大伴隨粗糙脫屑的「毛孔性糠疹」是最常見的形態,皮膚會有砂紙、橘皮樣的變化。 吳家華表示,有些症狀容易被誤以為是毛囊炎、溼疹,若自行使用一般藥膏,不僅無法殺死蠕形蟎蟲,還可能致使症狀惡化,建議若有上述狀況,應儘早就醫,由皮膚科專科醫師依據臨床經驗,輔以顯微鏡檢查幫助確診。

Read More

日流行蘋果病 3族群當心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日本近期發生俗稱「蘋果病」的傳染性紅斑症疫情,感染科權威李秉穎10日提醒,這個病發生率不高,在台灣也三不五時會有病例,雖沒有疫苗和藥物,也不須特別治療,但孕婦、慢性貧血、免疫功能不全者等風險族群務必做好個人防護。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傳染性紅斑症是由微小病毒B19所引起,傳染途徑是飛沫傳染,較常見於小孩子,通常會先出現上呼吸道症狀如發燒、流鼻水類感冒症狀,約1週後,臉部兩側面頰變得紅通通,像是「蘋果臉」。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醫師李秉穎表示,傳染性紅斑症屬於無症狀傳染,但傳染力不強,就算發燒也不會特別嚴重,沒有抗病毒藥物也沒有疫苗,不需要特別治療,通常不會造成大規模疫情,台灣只有散發的病例,如有發生群聚感染時,大部分都是影響青少年,以5到18歲年齡層最為常見。 不過,李秉穎提醒,孕婦、慢性貧血、免疫功能不全這3大風險族群要特別當心,因孕婦在第1孕期若感染,可能會導致畸胎;而病毒會破壞骨髓的造血細胞,導致貧血嚴重者可能休克甚至死亡;至於免疫功能不全者,因為免疫系統無法清除這個病毒,有時會變成慢性病毒感染,病毒持續壓制骨髓細胞之下,形成慢性貧血。 李秉穎說,預防方法就是跟流感、新冠肺炎一樣,要勤洗手、少去人潮擁擠場所、戴口罩等,雖沒有旅遊建議示警的必要,但高風險族群務必要做好個人防護,家中若有人感染,應分開活動空間。

Read More

血便延誤就醫 確診腸癌2期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45歲張先生日前出現血便症狀,起初以為只是痔瘡造成的出血而不以為意,沒想到持續一段時間都沒有好轉,在家人的勸導下,到大腸直腸外科門診進行更詳細的檢查。醫師安排大腸鏡檢查,發現直腸距離肛門口約7公分處有一個約4公分的腫瘤,切片化驗結果顯示為惡性腫瘤,並確診為直腸癌第2期。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柏仲表示,直腸是連接乙狀結腸和肛門的一段腸道,直腸癌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隨著病情發展,可能出現下列情況:排便習慣的改變(如:腹瀉或便秘)、糞便中帶血或黏液、腹痛或腹部脹氣、體重減輕和食慾不振、虛弱和疲倦感。而導致直腸癌發生的原因則有:高脂肪飲食、低纖維攝取、肥胖、抽菸、缺乏運動、遺傳等。 治療直腸癌的主要方式為手術治療,依據狀況切除部分或整個直腸,也會依病人狀況,以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作為輔助治療,在手術前縮小腫瘤或手術後降低復發風險。此次案例在接受全身正子造影及電腦斷層檢查,確認沒有發現局部淋巴轉移及遠端轉移的情況,因此選擇進行微創腹腔鏡低前位切除手術,成功將腫瘤切除。病人手術後恢復情況良好,目前已順利出院並定期回診追蹤。 陳柏仲提醒,大腸直腸癌已連續10年名列國內10大癌症發生率之首,盛行率是男性第1名及女性第2名,是國人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根據國健署公告,自114年開始,大腸癌公費篩檢措施擴大年齡層,將自現行「50至74歲民眾」調整為「45至74歲」及「40至44歲具家族史」民眾,建議符合資格的民眾定期接受免費的糞便潛血篩檢,檢查若呈現陽性,務必要回診做進一步大腸鏡檢查,才能及早發現,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Read More

〈社論〉川普的希望與不承諾,賴政府怎麼看?

川普自承與習近平「關係良好」、「一直在互相溝通」。(路透,資料照) 正當共軍在第一島鏈大舉部署之際,川普日前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專訪,他除了表示在專訪三天前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之外,還表示希望大陸不會武力犯台,但也不會承諾保衛台灣。川普就任總統之後,台美陸戰略三角關係勢必重新洗牌,川普的政策更是關鍵因素,賴政府應正確解讀並妥適調整兩岸政策。 川普帶有濃厚的現實主義與單邊主義色彩,基於「美國優先」,即便對盟友也不會「要糖就給糖吃」。最顯著的案例之一,他要求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各盟國的軍費支出補足到GDP的百分之二,因為「美國為防衛歐洲而付出,但貿易損失達數十億美元」,再加上他從敘利亞撤軍等令盟友震驚的決策,導致法國總統馬克宏以「腦死」形容北約。一言以蔽之,川普將強化美國的主控權,盟友對美國的信任感恐因此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川普也是重商主義者,基於「美國優先」不但與中國大陸大打貿易戰,即便對近鄰加拿大、墨西哥等美國重要貿易夥伴也不假辭色;川普說台灣偷走美國的晶片生意,「還指望美國保護」,也是基於同樣的理路。簡言之,商人出身的川普有著「賠錢生意不願做」的邏輯,他也以此邏輯將國際關係和軍事等政策交互運用,經貿、外交、軍事都是他一盤棋上的棋子。 就近期局勢來看,川普在選舉時表示他當選後將立即結束俄烏戰爭,主因之一在於他希望「減少資源消耗」,畢竟到今年一月美國對烏克蘭的金錢與武器裝備承諾已達四百五十六億美元。華府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研判,川普可能翻轉美國長期以來地緣政治安全高於經濟利益的政策主軸;《華爾街日報》歸納幾位美國現任、前任國安官員的觀點,認為川普將展現美國軍事實力、嚇阻敵人、與盟友交易,都言簡意賅地勾勒出川普的政策取向。 從川普已任命的官員來看,包括國安顧問瓦爾茲、國務卿盧比歐、貿易代表葛里爾都是對外、對中國大陸的鷹派。但善於私人外交的川普,也任命與大陸關係密切的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加入政府行列;馬歇爾基金會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認為,與川普熟識的美國商人可能居間協助川普與大陸聯繫、安排對話。甚至,川普自承與習近平「關係良好」、「一直在互相溝通」;再者,盧比歐也主張要讓美國避免捲入戰爭。 質言之,川普的思維是經濟利益優先、避免軍事衝突。即使他曾說一旦大陸對台灣軍事封鎖,他將「對中國商品徵收足以癱瘓中國經濟的關稅」;如果大陸侵台,他將「轟炸北京」。但是,基於經濟利益,他並不想與大陸撕破臉。 另一方面,也是從經濟利益出發,川普不會坐視台灣對美國貿易順差急速成長,要求台灣增加包括軍購在內的對美採購、片面祭出制裁,都是川普的可能選項;基於避免大陸對外影響力擴大,損及「美國優先」,川普也不想看到兩岸發生戰爭,但他曾說「台灣遠在數千里外難以救援」,而且美國也不會改變長期的「一中政策」。 質言之,川普希望大陸不會武力犯台、不會承諾保台,反映他希望透過戰略模糊、交易與嚇阻並施,讓兩岸保持克制,讓美國經濟利益最大化,避免捲入戰爭。在此思維之下,川普不會想見到兩岸任何一方踩到他的紅線,倘若台灣一味「抗中」導致兩岸兵凶升級恐將適得其反。

Read More

國防部:共軍企圖台海內水化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共軍宣布九日起至十一日於浙江、福建以東一帶空域開設七處保留區。國防部情次室次長謝日升中將十日分析,此次刻意避開國際航路,並在台海中線以西,且自上海一路向南至福建外海、達一千公里,某種程度震懾的對象不僅止於台灣,不僅嘗試對台灣全面封控,也向外延伸兵力,企圖將「台海內水化」。 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謝日升指出,台灣已經非常習慣由中共事前通知演習,此次「中共不事前宣布,就是要降低我們的警戒心,接續出現在台灣周圍時,讓大家感到措手不及」,因此不管共軍宣不宣布,只有國軍看到有相對應的敵情,就要有所因應。 謝日升分析,從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飛航公告顯示,此次的空域保留區刻意避開國際航路,並在台海中線以西,且自上海一路向南至福建外海、總長達一千公里,某種度震懾的對象不僅止於台灣,且值得關注是否會由訓轉演、由演轉戰,並對周邊區域國家的影響與衝擊。 根據國防部的監測,九日上午六時至十日上午六時偵獲四十七架次共機(其中十六架次越中線侵擾西南空域)、共艦十二艘及公務船九艘,持續在台海周邊活動。 謝日升強調,將第一島鏈、第二島鏈比喻為「牆」,中共想強調「台海內水化,台海議題由中共處理」,且海軍兵力在西太平洋、台灣周邊的態勢相當清楚,其頻次、數量均增加,若連結相關舉措,不僅嘗試對台灣全面封控,也向外延伸兵力,企圖達到「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但國軍並為提升戰備等級。 對此,作計室聯合作戰計畫處長董冀星少將表示,因應中共相關行動,國軍按照敵情以實戰化訓練為原則下達戰備指導,並命令作戰部隊依其作戰計畫前往戰術位置,進行備戰部署、戰力保存、聯合防空及反登陸等計畫演練。

Read More

國民黨:反對大陸以武力脅迫台灣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共軍九日於浙江、福建以東一帶空域開設七處保留區,國民黨十日表示,反對中國大陸以武力對台灣實施脅迫,呼籲兩岸以對話代替對抗,以維護台海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共軍九日在浙江、福建以東一帶空域開設七處保留區,國防部十日發布共機艦動態,統計從前一天上午六時起到十日上午六時止,偵獲四十七架次共機,其中十六架次越中線侵擾西南空域,還有共艦十二艘及公務船九艘,持續在台海周邊活動。 國民黨發言人楊智伃回應,關於共軍宣布九日至十一日,於浙江及福建以東一帶空域開設七處空域保留區,以及外媒指稱台灣周邊有九十艘共軍船艦等內容,與共軍近年圍台軍演的態樣並不相同,且大陸至今未有正式的演習發布。 楊智伃說,國民黨提醒政府及國安相關單位,務必以審慎求實的態度,密切關注共軍活動,判斷對台灣的安全威脅,隨時向大眾提供真實的資訊。 楊智伃強調,國民黨反對中國大陸以武力對台灣實施脅迫,呼籲兩岸以對話代替對抗,以維護台海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Read More

114年國軍形象月曆展軍事科普風

  國防部十日公布民國一一四年國軍形象月曆,充滿濃濃的「軍事科普」風。 (國防部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國防部十日公布民國一一四年國軍形象月曆,透過每月不同視角的精彩軍事照片或畫頁,搭配資訊化圖表解說,呈現國軍在訓練、裝備及服制等小常識,充滿濃濃「軍事科普」風。其中陸軍將接裝的「地表最強戰車」M1A2T戰車納入六月主視覺。 國防部文宣心戰處副處長王宜弘上校表示,此次國防部形象月曆由國防部心理作戰大隊及國防大學胡定傑老師共同設計,封面以插圖的方式,期待國人能夠「走進、貼近」國防,透過介紹「軍事科普」知識,說好國軍的故事,讓國人看見國軍、認識國軍,進而支持國防施政,共同守護國家安全與自由民主的生活。 王宜弘指出,每月介紹不同的軍事科普知識,內容豐富,包括國造主要防禦飛彈介紹、水下作業大隊合格潛水員的養成過程、國軍部隊的各種演訓、軍艦也有專業分工等,讓看月曆也能夠學習基本國防常識。 記者會也特別安排月曆主要設計者、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應用藝術系老師胡定傑、國防部心理作戰大隊分隊長陳緯少校及軍事新聞通訊社新聞官周昇煒少校等三位代表,分享此次的設計理念、構想及製作的心路歷程。 此次國防部形象月曆設計者、國防部心理作戰大隊也搭配二0二五年國軍形象月曆推出Q版三軍公仔。,展現出不同以往的設計方式與全民國防教育效果,希望以年輕人最愛的動漫風,拉近與民眾距離。

Read More

112年廢塑膠近254萬噸 環部擬循環經濟應對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環境部十日指出,據統計,去年全台塑膠廢棄量約二百五十三點九萬公噸,生活類占約一百九十二萬公噸;明年上半年將會邀各界討論、研商源頭減量及循環經濟的綠色成長模式,共同應對塑膠汙染問題。 據環境部分析,二0二三年全台塑膠資源流向,廢棄量約二百五十三點九萬公噸,以生活類達一百九十二點六萬公噸最多;其中回收再利用約一百零八點九萬公噸,焚化處理約一百四十點八萬公噸,掩埋約四點二萬公噸。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長賴瑩瑩表示,全球塑膠公約談判日前落幕,雖然公約談判尚未達成最終協議,但透過各國共同參與討論,凝聚共識。 賴瑩瑩說,預計明年上半年,環境部將與各界展開討論,以源頭減量與循環經濟為核心的綠色成長模式,共同應對傳統塑膠汙染問題;另,也會與各部會分工、協商共同推動塑膠循環,並與產業一起努力,協助塑膠產業轉型升級。 她進一步說明,目前國內朝四大方向推動塑膠資源循環,包含綠色設計、減少一次用塑膠、加強回收、製造使用再生料等。 針對一次性塑膠包裝(塑膠袋、免洗餐具、飲料杯、吸管、產品包裝、網購等)減量率,以二0三0年相較二0二三年減少五%為目標;塑膠包裝、容器添加再生料的比例,訂二0二五年為二十五%, 二0三0年為三十%。 在減少塑膠包裝及容器的部分,賴瑩瑩舉例,將市場、夜市、商圈納入減塑推動範圍,並請地方共同推動,先試辦、後擴大;而量販店、超市也已試辦二十項蔬果裸賣,食品及化粧品,部分商品改為循環包裝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