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Views 0Comments
〈中華副刊〉雨前椿芽嫩如絲
■楊瑞芳
農諺云:「雨前椿芽嫩如絲,雨後香椿長寨子。」香椿一般在清明前發芽,穀雨前後,正是採摘香椿芽葉做菜的最佳時節。而第—次採摘的,俗稱頭茬椿芽,不僅鮮嫩,而且香味濃郁,食之最佳。
香椿,又叫香椿頭、香椿芽、春尖芽、香樁頭等,它是早春時節長在樹梢上的一種嫩芽,素有「樹上蔬菜」的美譽,是一種時令名菜。
明代李時珍撰《本草綱目》中寫道:「椿樗,香者為春,即香椿,臭者叫樗,名山樗。」香椿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吃法很多,生食、炒食、醃食、油炸和蒸食均可,清香可口。
幾場春雨過後,嫩紅的椿芽破枝而出,一簇簇,像小傘、如花朵,鑲著花邊,散發著清香。
從我記事起,在故鄉的小山村,鄉親們在自家的房前屋後、院牆內外都栽有幾棵香椿樹。在那物資極其匱乏的年代,青黃不接、缺乏蔬菜,香椿芽無疑是待人接物的美味佳餚。
春天來了,香椿樹就長出紫紅色的小嫩葉,翠綠的梗兒從枝條的丫杈處冒出來,葉芽由稀疏變茂密,一片蔥綠,小村上空彌漫著香椿的芬芳。遠遠望去,像盛開的花兒,光彩奪目,春風吹過,散發著濃郁的清香。
小時候,老家院子裡有棵香椿樹。到了清明節前後,香椿樹的頂端開始冒新芽,葉厚芽嫩,綠葉紅邊,如瑪瑙,如翡翠。
穀雨時節,小院的香椿芽可以採摘了。如果低處的嫩芽,母親就用手輕輕一折便斷,高一點的枝頭,母親則在竹竿上綁一根鐵絲鉤子,站在香椿樹下,小心探及。套住香椿芽,輕輕一旋轉,只聽到「哢」一聲清脆的聲響,一簇香椿芽就在春風裡緩緩飄落下來。不到一個小時,滿園落下的都是香椿葉,採摘了滿滿兩竹籃。
母親微笑地對我說:「今天中午媽媽給你們做香椿炒雞蛋。」說著,吩咐我把一竹籃的香椿芽送給爺爺奶奶嘗鮮。
我們姊弟幾個最喜歡吃母親做的香椿炒雞蛋。在灶房,母親開始忙碌了,她先把香椿用井水洗淨,放進開水裡焯一下,瀝幹水後,把它們切細,放在一個大瓷碗裡撒上鹽,再拿兩個雞蛋打在碗裡,攪拌均勻。然後,倒進熱油鍋裡,只聽「刺啦刺啦」油炸聲,香氣撲鼻,油香、雞蛋香和椿芽香混合在一起。起鍋前,加入一些調料,香味頓時彌漫在灶房的角角落落。待金黃色摻雜著墨綠色的香椿芽炒雞蛋端上小桌時,看著就食欲大開,吃上一口,口舌生津,齒頰生香,彷彿吃盡了整個春天的滋味。
在春天,我們一家吃得最多的是香椿芽拌豆腐。偶爾母親還會炸椿芽魚,以改善我們姐弟幾個的口味。具體做法是,把香椿芽醃制十分鐘,再把芽葉裹上雞蛋麵糊,加入調料,油炸至金黃,外焦裡嫩,風味獨特。那時候家裡窮,根本吃不起魚,就以椿芽代魚……
故鄉的童年,我們姐弟幾個,因為春天在小院裡有一顆香椿樹和味美的香椿芽,豐盈了我們清貧儉樸的生活,更有彌足珍貴的濃濃親情。
如今,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鮮的香椿芽,但總也吃不出童年香椿芽的味道……
四十多年過去了,兒時故鄉小院裡那椿芽特有的香味,依然留在唇齒之間,留在我的記憶深處,溫暖我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