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氣喘患者劉小姐因飼養寵物導致嚴重型氣喘發作,肺功能一度下降至僅剩40%,連在家中爬到2樓都氣喘吁吁,因而提早退休,當氣喘急性惡化時甚至曾經無法呼吸。透過新型生物製劑的治療後,劉小姐病情獲得顯著改善。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表示,氣喘是全球最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台灣盛行率約為10-12%,意即有高達約200萬名國人深受氣喘疾病所苦。
陳育民指出,氣喘無法完全治癒,加上受患者個人習慣、環境中的氣候變化,以及化工業汙染源等影響,都可能誘發氣喘發病與進一步惡化。因此,建立患者長期控制與追蹤疾病的正確觀念,是影響氣喘治療成效的最大關鍵。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副主委林鴻銓表示,以往氣喘患者治療上大致可分為症狀緩解藥物、症狀控制藥物、疾病表現型藥物等3大類。隨醫療進展,生物製劑陸續加入氣喘治療生力軍,引領嚴重型氣喘治療變革。
不過,即便氣喘生物製劑發展百花齊放,但由於氣喘患者具備多種表現型分類,傳統生物製劑藥物多僅能用於符合特定表現型引發氣喘的患者,或作為嚴重氣喘維持治療使用,導致患者治療前仍須先檢測型態後才可使用對應治療方式,加上傳統藥物機制多從下游阻斷神經訊息傳導,無法從根源管理疾病影響,使嚴重型氣喘患者治療陷入困境。
「近年新型生物製劑加入,有別以往的生物製劑作用機制」,林鴻銓說,其是由上游阻斷訊息傳導、不須特定生物標記,並可適用於所有類型的嚴重氣喘患者,患者無須累積口服類固醇的健保給付條件及其所帶來的副作用,更可大幅提升治療效益。
研究顯示,嚴重型氣喘患者使用新型生物製劑治療,不僅有效降低67-77%氣喘急性惡化發生率、更降低患者85%因急性惡化而住院風險,顯示新型藥物有效協助穩定疾病、降低症狀發作,提供廣泛表現型的嚴重型氣喘患者更全面、精準的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