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筱婷
知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二泉」指的是有「天下第二泉」之稱的惠泉,而惠泉位於無錫西郊的惠山;鍾靈毓秀的惠山,有著多樣的自然風貌,乾隆皇帝在品評江南山水之時,便曾經讚美「唯惠山幽雅嫻靜,江南第一山,非惠山莫屬。」阿炳就是在如此水軟山溫的惠山惠泉旁,靠著演奏二胡過著賣藝的生活。
本名為華彥鈞的阿炳,在一八九三年出生於無錫,他的父親華清和為當地雷尊殿的一名道士,而他的母親則名為吳阿芬;吳阿芬是當地望族秦家的媳婦,在嫁入秦家約半年後,丈夫就過世了;在吳阿芬丈夫的喪禮上,秦家特地聘請雷尊殿的道士協助法事的進行,而這名道士便是華清和。
華清和雖為一名道士,但儀表周正,也算得上是一表人才,因為做法事的關係,逐漸和吳阿芬接觸甚多且往來密切,這一來一往之間,兩人竟互生好感,身為寡婦的吳阿芬甚至為此還珠胎暗結;吳阿芬雖然把孩子生了下來,但可想而知她在秦家必定是不好過的,家族長久以來的唾罵與鄙視,使得鬱鬱寡歡的吳阿芬以自盡的方式了結餘生,留下了無辜的稚兒;那個稚兒,就是華彥鈞,也是後來的阿炳。
吳阿芬過世後,秦家便將阿炳送到鄉下地方寄養,而華清和在得知吳阿芬的死訊後,也託人將阿炳帶回雷尊殿扶養,並且收為徒弟,這個時候的阿炳已經八歲了。
精通音律的華清和,教導阿炳各式樂器,某天阿炳得知他尊敬的師父,原來竟是拋棄自己的生父,更是使母親失去性命的間接兇手;阿炳無法接受這樣血淋淋的真相,他的精神受到了重大的打擊,開始如老舍筆下的祥子一般沉淪墮落;阿炳開始吸食鴉片,沾染上賭博的惡習,流連於煙花柳巷,甚至染上花柳病而導致眼盲,阿炳徹頭徹尾的掉入了社會的黑暗最底層。
阿炳雙目失明之後,雷尊殿的弟子便將他給掃地出門,為了生計,他只能拿起二胡,以「瞎子阿炳」為藝名,在街頭賣藝維生;之後阿炳和一名叫做董催弟的寡婦同居,兩人一同在街頭討生活,阿炳拉奏二胡,董催弟則吆喝著讓大家來觀賞並給些銀錢;持續在街頭賣藝的生活並就不易,日子一久,阿炳得了嚴重的肺病,他開始不停吐血,逼不得已才轉而在家中修理胡琴過活。
其實阿炳是相當有才華的,他無師自通做出許多知名的曲子,南京的音樂教授還特別親自來到無錫,只為了錄下阿炳所演奏的二胡與琵琶曲,其中《二泉映月》也就這樣幸運的被保存下來;在錄製完曲子的數個月之後,一生淒苦的阿炳便病逝了;但也有一說其實阿炳是上吊身亡的,阿炳沒有留下隻字片語,這其中的真假也就難以辨明了。
阿炳去世後被葬於一和山房的道士墓,但文革期間墓地全面遭到破壞,阿炳墓地也被搗毀,後來竟在一處農戶家的豬圈內,尋得一小塊的阿炳墓碑,這塊墓碑目前則是被收藏在無錫博物館內。
為了紀念這位才華洋溢卻悲苦一生的音樂家,政府著手修建了阿炳的衣冠塚,並在墓碑上刻上「民間音樂家華彥鈞阿炳之墓」的字樣;墓地的左前方還有一座阿炳雕像,這座雕像把飽經風霜的阿炳描摹得淋漓盡致,他畢生受盡冷眼,嘗遍世間疾苦,他的琴音悠揚卻哀戚,彷彿正訴說著那道不明白的哀怨歲月。
在阿炳的墓前,我獨自沉默了良久,看著墓碑上的字體,想像著阿炳從小受人白眼及那淒冷愁苦的一生,心底莫名想起那抱著月琴,哼唱著思想起,遊走於恆春半島的陳達。
阿炳與陳達,生長於無錫與恆春的吟遊歌手,他們沒有受過正統的音樂訓練,卻分別以胡琴及月琴在民間音樂史話中,有著各自的一席之地;困苦的生活將他們嚴實得壓低在社會的底層,他們與生俱來的音樂天分卻無人可及,唱奏之曲調亦是粗獷中帶著細緻,聽者無不為之動容。
阿炳與陳達的音樂總滿溢著哀思與愁緒,在聆聽的同時,眼角常會緩緩落下一串淚珠,抬起手背擦去頰上那一抹濕痕,此時竟連自己都不知究竟為誰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