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慶安宮主委童永受訪細說雞籠中元祭日據

農曆七月剛落幕,基隆市慶安宮主委童永(前右)受訪細說雞籠中元祭的由來。 (資料照)
 記者吳翊慈/基隆報導
 農曆七月剛落幕,基隆市慶安宮主委童永受訪細說雞籠中元祭的由來。現年九十三歲的童永在慶安宮服務二十多年,童永笑說他來基隆七十五年,雞籠中元祭的歷史他是親眼見證,可以和大家分享過去的故事。
 童永說,咸豐一年(一八五一年)漳州人及泉州人有許多「羅漢腳」移民到基隆,為了爭地盤因而導致械鬥事件頻傳,尤其在崁仔頂一帶,常常過了橋兩派人馬就打起來。當時慶安宮居中協調,提出「用拼熱鬧取代械鬥」,因此咸豐五年(一八五五年)開始有雞籠中元主普,直至今日已有一百六十六年的歷史。
 最初雞籠中元主普共有十一字姓,到了一九四五年改為十五姓(增加聯姓會、郭姓、黃姓及李姓),自此每一字姓十五年輪值一次。但童永說,在甲午戰爭期間曾經停辦過,日據時期因日本人信仰差異也曾中斷,後來日據時期為了修築基隆港由當地頭人向日本政府談判始恢復主普文化。
 童永說,雞籠中元祭為期一個月,農曆初一老大公廟開燈,下午二時後開龕門;農曆七月十二日主普壇點燈放彩,十三日迎斗燈,十四日放水燈,十五日在主普壇普度,最後在八月初一關龕門後為期一個月的中元祭才算落幕。童永回憶民國五、六十年代中元祭最熱鬧的時候每年輪值的主普都要請客吃飯,每家每戶都會殺豬公普度,但隨著時代的變遷辦桌文化已經慢慢式微,也稍微少了點人情味。
 今年正好是童姓主普,童永說雖然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但還是盡力辦到最好,希望能將雞籠中元祭發揚光大,更希望能帶動其他縣市一起,讓更地的「好兄弟」都可以吃飽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