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黑森林幸福華爾滋〉金縷鞋

心理學家說,由鞋子就可看出主人的身份和品味。

文/攝影 李燕瓊

女人的衣櫥鞋櫃裡,似乎永遠都少了心中那一款衣裳和鞋子吧!

心理學家說,由鞋子就可看出主人的身份和品味。以前在台灣搭捷運時,我就愛著看眼下的一雙雙鞋,它們,彷彿在說著主人的心事哩!

有些美是要從容地、慢慢地品味的,所謂「慢行慢看」。

 

前陣子,觀看德、法公視ARTE台的鞋子專輯,不禁讚嘆影片製作嚴謹和視覺感官的唯美,更了解了鞋子的歷史沿革。畫面出現了一雙旋轉再旋轉的紅鞋,我聯想到了南唐李後主的〈菩薩蠻〉(又複習功課了):

「花明月黯飛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衩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描繪少女為幽會心上人手提鞋、襪貼地的輕盈步履,和擔驚受怕的顧盼情懷,畫面十足躍然紙上。

在古希臘,鞋子象徵著奴役或自由。希臘哲學家普盧塔克(Plutarch)寫道:赤腳,是下賤奴隸的標誌。希臘的自由人若不穿鞋就上街,是會被人當成奴隸的。人類最早的鞋子出現在幾萬年前,非洲南部海岸的克拉西斯河河口,人們為了保護腳底板,想出了最簡單的方法:用樹皮、樹葉或野草,以藤條或堅韌的草捆綁在腳下,就成了簡便的「鞋子」(呵!很實用)。羅馬帝國初期,只有皇帝能穿紫紅色皮製的涼鞋;法國路易十四國王的畫像最引人注目的是:頭戴高聳的假髮,足登五英吋紅色的高跟鞋。據說就是為了要撐起只有五英尺三英吋的身高,他發明了高跟鞋。

昔年當紅的玉女歌星劉藍溪曾唱紅一首歌,歌名就是〈金縷鞋〉,歌詞節取自大詩人周夢蝶的詩〈關著的夜〉,我最愛其中這幾句:「月亮已沉下去了,露珠們正端凝著小眼睛在等待…,等待你去踏著,踏一個軟而濕的金縷鞋…」;因為「露珠們正端凝著小眼睛在等待」,所以,踏過去的金縷鞋是軟而濕的;可以想像那俏皮的一眨一眨的圓眼睛。劉藍溪風鈴般的清音,唱出了許羞怯如清荷般的少女情愫;而今物換星移,當年的金縷鞋,已換就青衣僧鞋伴青燈了。

我市主打「First class,Second hand」的二手名鞋店,老闆Bernd Herkenrath從年輕就愛鞋成癡,趁工作之便,到處購買名牌鞋,到退休已擁有上百雙經典名牌鞋,實在穿不了(有些甚至價錢標籤都還在),拜師學了修補術,乾脆開起二手店分享同好,開創退休後的第二春事業,生意嚇嚇叫呢!

德國品牌adidas(愛迪達) 從2024年開始只使用「再生聚酯」,2018年就已經採用更環保的棉花,去年更宣布推出「名品轉素」計畫:未來永遠不再使用皮草。目前,正在研發與生物技術初創公司Bolt Threads合作,由蘑菇根系萃取出的「菌絲純素皮革」(Mylo) 製成的純素皮鞋,落實永續環境理念。這是環保的更上層樓,由大品牌開始做起,會更收拋轉引玉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