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觀匾偶得

■許永河

廟堂內,梁架桁木間,方匾橫立,百年煙燻讓油彩籠上一層黑紗,字體金裡摻黑,彷若耄耋老者臉上之黑斑,揮之不去,卻也蘊含歲月的光輝。先賢將敬天酬神滿溢的情感,轉化成隻字片語,以最好的素材,最棒的書法,最佳的工法,淋漓盡致的將扣人心弦的話語,刻進其中。讓木匾不再只是一塊木頭,而是承載前人智慧的永恆記憶。

天地無窮盡,萬物幻化無常,造物主高深莫測,生民畏之、敬之、乃至於效法之。祭天,冀求上達天聽,離天愈近愈好,昔日鷲嶺,舊城之高處,祭天合宜,祝禱順心,乃建天壇。晨光穿透天井灑落廊簷,裊裊香煙於光影中飛舞,「一」字橫陳拜殿上,如金龍騰遊雲霧之上,筆勁透木,劃破眾生算計,若逆天而行,千謀萬算,最終也不敵天一算,天理昭彰,人豈能不慎之。

大千世界遑論你如何聰明狡猾,掩飾了人性最初的真誠良善,當身後事化泥作塵,一縷幽魂來到城隍駕前,今生的爾虞我詐,至此猶變得呆傻,無所遁形匿蹤。「爾來了」高懸三川殿上,粗獷行書發散出神秘不可洞察的氣場。字義平易直白,耿介者俯仰無愧,執禮招呼;奸邪者愧天怍人,當頭威嚇。三字一現,驗你正身,獎善懲惡,取決於今生作為。

潺潺竹溪,南門城外低吟:春到荼蘼花事了,夏至鳳凰掩藍天,秋風拂紅滿庭樹,冬陽豔豔暖古城。晨曦初露,綠籬籠煙,斜光破曉穿綺戶,梵音隨風縈耳際。佛菩薩早已「了然世界」,行度化眾生之苦行。布衣小民當知富貴僅是場奢華短暫的夢,貧賤亦如虛無飄渺的魘。黃粱一夢,何時了然看透?澈悟,在這鶯飛草長的暮春三月。

得行踏多少千山萬水,才能成為大丈夫?需承擔多少千斤萬擔,才能成為大丈夫?要歷經多少千錘百鍊,才能成為大丈夫?赭紅山牆內,關帝端坐神龕,豪氣干雲護漢室,鑑古推今讀春秋。其氣節如寺中白梅無意苦爭春,只留清香滿乾坤。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集忠義、仁智於一身,「大丈夫」之譽授之無愧。綠色匾板上的字體端莊,筆力遒勁,提醒著常民汲汲於紅塵之際,勿忘這份頂天立地,浩氣長存之德。

觀匾,不比讀詩詞歌賦能得詠山頌水、吟風弄月之雅興,卻能從隸篆、行草的字體裡,領略言簡意賅的字句背後,所傳遞出的人生體悟,往往雋永有味,令人低迴不已。下次步入廟堂,不妨翹首觀看懸於梁上的那方匾,或許就能參悟「爾來心境已了然,不拘一格成丈夫」的奧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