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期 婦失落焦慮失眠

醫師林奕萱建議多培養興趣和運動習慣因應空巢期。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43歲W媽媽怨訴從小一直都圍著她「黏TT」的兒女,陸續讀國、高中後,只有早晚短暫相處,讓她感覺被冷落而失意鬱卒;51歲L媽媽以家庭和照顧子女為生活重心,對兒女分別外派他地工作,她焦慮失眠,也無心做家事,身心俱疲。
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林奕萱指出,門診中常見因為「空巢」出現情緒極低落的女性患者,特別是傳統觀念強,凡事以家庭為優先,選擇犧牲自己的工作、休閒和興趣的女性。空巢期等於是另類「失業」。由於失去生活目標、成就感、心靈寄託,空虛、失落感特別強烈,因此過度擔心,一切負面思考難適應,甚至嚴重焦慮而有失眠的困擾。
林奕萱醫師說,這些憂鬱狀況的患者在服用血清素、抗焦慮等藥物,及心理諮商等情緒治療後,精神情況逐漸穩定變好,憂鬱症狀大幅減輕、改善,回到正常生活軌道,也接受兒女不在身邊,可以給予祝福、鬆手放飛「幼雛」了;如對藥物反應不佳、擔心藥物副作用,或是想考慮藥物以外的治療,也有「重複經顱磁刺激」等比較新的憂鬱症治療方式。
林奕萱醫師建議,人生由不同階段銜接,每個人都可能遇到轉銜。不只是「空巢期」,工作退休、老年而面對諸多親友逐漸離世或配偶離開、離婚等,都可能遇到重大變化;在生活中培養多一些「重心」、多建立不同的人際關係、為自己多建立一些興趣和運動的習慣,不只能讓生活更加豐富,也能讓人生面臨巨變時,有更堅強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