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中華文薈〉油畫藝術的探索者-高駿華

 

高駿華在布達拉宮

 早期鑽研中國古典文學、書法、篆刻等文人餘事,所以在油畫創作中,自然而然也在思索一種屬於東方、屬於文人趣味的構圖與色彩。在寫生過程中,享受一種寧靜,更享受一種激情,以輕柔而亮麗的色彩,表達創作者內心對這個世界的歡欣之情,也希望這個世界能變得更加美好。

篆刻

一.

文人畫之由來,自漢有之。迨至宋代蘇東坡盛讚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以後,詩與畫之間再也形影不離了。

所謂的詩畫關係,其實就是文學與繪畫的關係。陳衡恪在「中國文人畫之研究」一書中明確的闡釋「文人畫」之定義:即畫中帶有文人之性質,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畫中考究藝術上之工夫,必須於畫外看出許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謂「文人畫」。在中國書畫史上,「妙在筆墨之外」是藝術欣賞的重要指標。

這不單指中國繪畫而論!一般論中西繪畫之不同者,咸以為西方繪畫強調的是視覺的表現性;東方繪畫強調的則是畫面背後的氣韻。但自從十九世紀開始,東西方的接觸日漸頻繁,受到東方文物神秘色彩的影響,西方畫家的畫面上也開始產生了自覺性,不再只是結構、比例、光線、明暗的組合,還有一種畫外之趣:柯洛筆下的灰色調風景,淡雅輕柔,詩意朦朧;莫迪里亞尼人物神態的憂傷冷峭氣質…,這樣富有詩意的畫外之趣,在中國繪畫中隨處可見。

〈九份老街階梯〉
九份山城之美,向來是台灣懷舊指標之一,而這一條蜿蜒曲折的階梯更是九份小鎮的中心地帶,每天遊客如織,穿梭不息!
九份之美,不論是酒樓、飯館,甚至是頹圮破舊的門板、圍籬、階梯,都令人久久難以忘懷!歸來之後,以組合的方式重建九份的美,特製的肌理更顯蒼老風霜之感!

數年前,研究所入學考前夕,心血來潮,畫了一幅表現「江雪」詩意的油畫作品,沒想到口試時竟獲得口試委員的青睞。待所有的作品看過一遍後,口試委員對這一幅畫面上一片空白,只有右下角一顆米粒大的扁舟上拿著一根釣竿的漁翁特別感興趣,待聽得是在表現唐人詩意時,馬上要我把那一首詩寫在幻燈片上。可見,繪畫中的文學情調是沒有中西文化差異的,同屬於美學欣賞的範疇。

既有實踐必有理論,在中國眾多畫論中引為翹楚,被奉為圭臬的「謝赫六法」中最強調的就是「氣韻生動」。然而氣韻又從何而來?黃山谷『跋周子發帖』中明言:「若使胸中有書數千卷,不隨世碌碌,則書不病韻,自勝李西台、林和靖矣。」

也即是說,「氣韻」主要還是由文學內涵而來。

張大千也強調:「作畫如欲脫俗氣、洗浮氣、除匠氣,第一是讀書,第二是多讀書,第三是須有系統、有選擇地讀書。」這「書」當然指的就是「文學」。

當東西方的距離越來越短,文化上的差異越來越小,文學在油畫藝術上的影響力將愈來愈大。

二.

以前在大學中文系時,曾有人開玩笑說:小說寫的好的,大都不是中文系的!因為,中文系的人了解太多的理論、格式,反而限制思考的自由,自縛手腳,創造不出曠世鉅作!

在繪畫藝術創作的領域中,似乎也存在著這樣的困擾!科班出身的,熟悉一切技巧,吸收老師的菁華,卻又擺脫不掉前人的魔咒,走不出自己的道路。「成於斯,亦敗於斯」,曾使多少辛勤學者鎩羽而歸!

其實,技法只是藝術追求的跳板而已,其終極目的在表達作者本身的情感、內涵修養,提供觀賞者一種情緒上的抒發或共鳴。

唐朝的孫過庭即認為「技進於道」,所以說:「凜之以風神,溫之以妍潤,鼓之以枯勁,和之以閒雅,故可達其情性,形其哀樂」。

韓愈論張旭之草書時亦言:「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觀於物,見…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區區線條即能表現人之情性、意蘊,又何況是色彩豐富的畫面呢!

〈電音三太子〉
↑電音三太子,乃結合了電音、本土次文化和傳統民俗藝陣三太子,所興起的台灣本土表演文化,在台灣各地的廟會活動中相當受歡迎。尤其在2009年登上高雄世界運動會的開幕式後,舉世矚目,如今已慢慢形成一種特殊的台客文化。
相信不久的將來,它也將是台灣特產的重要文化資產。

前人大師遺留下來的無限文化資產中,繪畫這個領域就有不少的口訣心法:

「師古人之迹,先師古人之心」,首先須掌握精神意涵,確定追求目標,效法前人不懈的態度,才是學習的開始。及至漸有所成,也必須大刀闊斧、當機立斷、膽敢獨造,誠如李可染名言:「以最大的功力鑽進去,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

所謂:「山行步步移」,每往前走一步,就多一分會心的微笑。那是一種視覺的延伸、開展,也是自信與成就。

三 .

每一件不朽的創作,都有一段嘔心瀝血的過程。如同賈島所言:「夜吟曉不休,苦吟神鬼愁。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這一段過程,不論是苦悶或激情的創造,必定與創作者的人生歷練、修養有關。

〈家庭理髮店〉
↑即使台灣工商業發達,科技也躋身現代化國家,但依然保有傳統濃厚的人情味,不僅鄉下處處可見,都市的大街小巷中依然可見其蹤跡,家庭理髮店即是其一。幾個姊妹共同經營理髮店,邊理髮邊與客人聊天,附近的街坊鄰居沒事就過來串門子,東家長、西家短,其樂融融,讓人恍若置身台灣早期的農村社會。

 

張大千曾說:「要成為一個真正的畫家,不僅要在繪畫上勤學苦練,書法、文學、理論、生活等多方面都必須下功夫,而且必須終生學而不厭、老而不輟。」

年輕時曾當過跆拳道教練,後棄武從文,再從文學轉入書法、篆刻、攝影,以至於繪畫。曾經有幾年的時間苦惱於該何去何從,然而年過四十後,突然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一切隨緣,順性而為,不管走上哪一條路,其他的都可互為援引,內化為潛在修養。

〈關東煮〉
台灣雖小,卻是世界文化的大熔爐,「關東煮」即是其中之一。源自於日本的「關東煮」,引進至台灣後,很快被同化、進而轉化成適合台灣人口味的「關東煮」。不僅是便利商店的暢銷商品,冬天夜裡,在夜市或社區巷口,熱呼呼的一盤關東煮,不僅填飽了肚子,也溫暖了每個人的心。

藝術要令人感動,不就是要運用自己的全部內涵修養,把藝術表現提昇到更臻於真、善、美的境界?如今創作時,也會嘗試將文學、書法與國畫融合在油畫藝術中。

我作畫時,常常隨興之所至,畫到哪裡算到哪裡,所謂:「見好就收」,那是對這幅畫感覺最好的時候,再加上去,畫面看起來似乎比較完整,但感覺就沒有未完成前的好!塞尚、梵谷、羅特列克就留有許多未完成的作品,不僅未損其藝術性,更成為後人進入其繪畫世界的絕佳門徑。

藝術除了表現自我,也得善於吸納前人經驗,化為己有,才能豐富藝術內涵。

〈紡織女工〉
我家對面是一家庭紡織代工廠,她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誠懇勤勉、樂天知命,十數年如一日,台灣婦女傳統的堅毅品德,在都市恬靜的小巷弄中繼續延續著。

黃賓虹曾言:「畫中有龍蛇」。看他的畫,筆筆交錯,層層堆疊,逐漸形成物體的體積、空間、明暗和視覺效果,看似繁複,實則層次分明。「御花園橋畔」、「一酡粉紅對秋菊」、「南庄煙雨」,試圖營造一種水墨氤氳的氣氛,正是這種概念的轉化。

留白,在中國藝術中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它可以是一片空白、虛無,也是一個空間,更是一種禪意,白居易『琵琶行』:「此時無聲勝有聲」,餘韻幽遠,更勝於千軍萬馬。古人有言:「計白當黑」,將留白視為藝術表現的一部分。

藝術創作之路,需慘澹經營。

然而「經意之極,若不經營」。是藝術的境界,也是人生的境界!

 

高駿華/簡介

經歷

台南師專

輔仁大學中文系

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

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博士生

新北市文化局藝文採訪,列入「新北藝術家地圖」

現任

新北市樹林美術協會理事長

中華學術文教基金會研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西畫院副院長

瓏丁藝文工作坊藝術總監

展覽

國父紀念館、新營文化中心等油畫個展十餘次得獎

「台灣筆會」全國油畫比賽金筆獎

全國公教美展油畫類第一名

南部美術獎全國油畫比賽銀牌獎

行天宮人文獎西畫類第二名

國防部金環獎油畫類銅牌獎

磺溪美展油畫類優選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