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再度通話,時間長達兩小時十八分鐘,顯現美中(中共政權)在現階段都不想緊張局勢升高,但雙方結構性矛盾短期內難以化解,拜習兩人又各自面對內部壓力,都必須採取強硬立場,一旦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真的訪台,不只中美關係將更加惡化,兩岸關係也將立即陷於嚴重危機。
拜登在今年三月與習近平通話時,才強調美國「不尋求同中國打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獨,也無意與中國發生衝突」。然而,從三月至今,美國非但沒有取消美中貿易戰的加徵關稅,對中國大陸的圍堵反而有增無減,「抑中挺台」的動作也接連不斷。
例如,除了多批美國政要訪台、一連三次對台軍售、國會提出多項涉台法案,美國國務院網站還一度刪掉「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及「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的表述;同時,美國啟動印太經濟框架,召開「四方安全對話」,並提出「晶片四方聯盟」,無論軍事、外交、經濟,無一不是針對中國大陸,雙方關係繼續每況愈下。
在此同時,新冠疫情仍在蔓延,中國大陸堅持清零封鎖引發負面影響,再加上俄烏衝突導致的能源價格飆漲,導致全球經濟都受波及。原本寄望從俄烏衝突中獲利的美國,經濟已陷入技術性衰退;六月通膨指數高達百分之九點一,再創四十年來新高。拜登的支持度一度跌到百分之三十,創歷任總統最低紀錄,多數選民認為二0二四年他不該再選總統,轉向支持共和黨的人也越來越多,民主黨在今年期中選舉岌岌可危。
更嚴重的是,中美在台海與南海發生衝突的風險越來越高,擦槍走火的可能性越來越大,迫使美國不得不頻頻與中國大陸溝通,希望控管分歧,設置安全護欄。拜登再度與習近平通話,當然也是出於這樣的考量。
從對話後雙方各自公布的內容看來,不管雙邊關係、台灣議題、經濟議題或其他敏感議題,幾乎都是針鋒相對,即使氣候變遷和公衛安全等「雙方利益一致之處」,也沒有具體合作計畫。兩個多小時直接、坦率而深入的對話,重點顯然不是擺在合作,而是面對緊張局勢,如何減少誤判、避免衝突、防止意外發生。
可以預見,拜習對話後美中還是會繼續角力,對峙的局面也不會改變,因為美國已將中共政權定位為「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這不僅是美國兩黨的共識,也獲得不少美國民眾支持。在這樣的氛圍下,與中共政權妥協或是讓步就會被看成對中共政權屈服,政客自然採取強硬立場。尤其期中選舉在即,更使「反中」議題熱度升溫。這固然對美中關係的長期發展不利,卻可能有利於政客短暫的個人利益。
裴洛西是否訪台之所以引起高度關注,其關鍵正在於此。儘管中共政權已多次提出嚴重警告,聲稱絕對不會坐視不管,習近平也正告拜登「玩火必自焚」;美國軍方表態「不是好時機」,多名學者專家更普遍認為此行太危險,可能讓台海局勢升級為軍事衝突;但裴洛西仍然可能為了展現對中共政權的強硬立場,成就自己「政治生涯的巔峰」而不考慮後果。問題是,就算她來訪當日無事,但接下來可能爆發的台海局勢緊張、甚至戰雲密布的後果,究竟由誰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