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重達
小兒科門診來電說要轉1個肩膀受傷的小朋友過來。醫師想,也許是少棒球員受傷掛錯科,就答應了。沒料到,家長帶進來的是個近3歲的小男生。家長說,小朋友前一天興高彩烈的丟了好長一段時間的球,到了晚上說右邊痛痛,手就不願意動了;經過一夜狀況沒變好,趕快帶來看診。
害怕的小朋友一直縮,不讓醫師碰;護理師拿貼紙轉移他的注意力,他只願用左手去拿。警戒心下降後,醫師可以碰據說是受傷的肩膀,但怎麼動、檢查,小朋友一點也沒感覺,不哭也不鬧,家長看了很驚訝。
醫師想碰他的肘關節,小朋友退了一下;因已稍建立了點關係,還是可做檢查。肘關節被動的活動度稍減少,外側(大拇指側)橈骨頭處有壓痛,關節外旋受限。醫師一開始就認為可能是橈骨頭脫臼,確立診斷;跟家長解釋完,當場做整復。小朋友只哭了一下,就在鼓勵下順利用右手拿到貼紙,肘關節也敢活動了。
前臂由尺骨與橈骨支撐,近端靠肘關節處,橈骨頭靠環形韌帶維持與尺骨的正常關係。學齡前兒童這個韌帶相對於較小的橈骨頭就比較鬆,一個向前、向下的拉力就有機會把橈骨頭拉出韌帶外,造成橈骨頭脫臼。脫臼後,小孩子就不敢、不願意做肘關節屈曲的動作了。
診斷靠的是病史的詢問。受傷機轉很明顯的就是手肘被向前拉扯,重複用力投擲當然可以把橈骨頭拉出來,尤其是被投擲物有些重量時。醫師看到長輩邊走邊拉小朋友「飛起來」,真的很擔心會發生這個脫臼。事實上,也碰過好幾個例子。
整復不困難,門診即可處理,大多數一次就好。拖太久或被處理過,軟祖織太腫,小朋友處在受驚狀況下就需要在麻醉下處理了。習慣性脫臼者,整復後就需固定1、2週。及早治療不會有後遺症。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