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 全球探索 〉對抗陸俄 美國打造東亞新月防線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訪問韓國,與韓國總統尹錫悅舉行領袖會談。(路透)

■林泰和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七日出訪韓國兩天,與韓國總統尹錫悅舉行領袖會談,重啟雙邊「穿梭外交」,會談議題涵蓋日、韓強化安保合作與經濟關係、擴大半導體供應鏈等。日本首相為日韓領袖會談專程訪韓,已時隔十二年。

 

 美國扮演助力 日韓重修舊好

尹錫悅三月訪日以來,日、韓關係就在加速解凍。韓國擱下「徵用工」賠償的糾結,日本決定解除限制向韓出口的關鍵半導體材料,韓國也據此撤回之前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的申訴。同時,雙方也宣布《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要全面恢復正常。

日、韓關係迅速修好,從安全來說,兩國都面臨朝鮮持續擴大核武與導彈試射威脅,加諸中國大陸與俄羅斯頻頻在日、韓附近海域舉行軍演,使得日、韓都感受到比過往更大的壓力。

經濟面而言,二0二二年韓國全年總出口額低於進口額差距達四百七十二億美元,創下史上最大貿易逆差。二0一五年中(中國大陸)韓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但目前看來,對韓國效益不大,韓國對中國大陸出口持續萎縮。

中韓簽訂自貿協定的隔年,碰到美國在韓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引發中國大陸啟動限韓令,韓國的娛樂文化產業受創不輕;此外,中國大陸擴大進口替代,韓國產品對中國大陸出口額減少,韓國產品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競爭力已逐步消退。

再從韓國內政與政黨輪替觀察,前任總統文在寅對中較友善,並積極與朝鮮對話,但執政五年的結果,北京未能在解決朝鮮問題上發揮關鍵角色。安保、經濟的雙重壓力,加上美國對日、韓勸談促和,給了尹錫悅採取親美、修好對日關係不少底氣。

從美國立場看,日、韓長期不睦,美國一直想從中協調,特別是美國的印太戰略,在抗中、抗俄、抗朝鮮上,需要日韓團結以對,就必須破除中國大陸對韓國的拉攏、分化。

韓、日關係修好,美國確實是背後的一大助力。尹錫悅四月訪美,雙方公布了一項協議《華盛頓宣言》,內容聚焦在美國同意定期向韓國部署核潛艇。韓國納入美國的核保護傘,從地緣政治與戰略層次分析有三:

 兩韓核武對峙 南韓靠攏美國

朝鮮半島努力多年的「無核化」宣告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核武對峙的恐怖平衡。圖為韓國首爾民眾看新聞報導。(路透)

第一,尹錫悅針對韓國在軍事安全、經濟與產業供應鏈上,擺明靠向美國;第二,朝鮮半島努力多年的「無核化」宣告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核武對峙的恐怖平衡。

第三,尹錫悅公開呼應美國,考慮向烏克蘭提供援助,強調台灣議題是全球性議題、反對以武力改變現狀。這顯示韓國表態配合美國的國際戰略部署。

前瞻未來,韓國不排除加入美日印澳的「四方安全會談」,預期美國也會樂觀其成。其實,去年十二月韓國就已經發表《自由、和平和繁榮的印太地區戰略》,表態要加強與Quad在安全網絡、科技、氣候變化、能源安全等區域合作。

韓國從事務性、非傳統安全領域出發,但是否會進一步與美日印澳軍事合作?還要看未來內外情勢發展,畢竟,Quad4+1,對北京而言是一大挑釁,韓國仍有顧忌。

此外,美日韓發展「東北亞小北約」議題也受到關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計劃明年在日本東京開設印太地區第一個聯絡辦事處。這意味著北約與亞洲、印太地區將有更制度化的合作機制。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訪美會晤美國總統拜登,小馬可仕加速深化與美國關係,主要關鍵包括與中國大陸長期的南海爭議等議題。(路透)

 G7廣島峰會 聚焦台海情勢

其實,日、韓在去年就曾遠赴歐洲參加北約峰會,而日本也已加入北約的網絡防禦機制;在俄烏戰事爆發、中國大陸崛起後,印太區域安全影響全球,印太對北約而言愈來愈重要,不可能置身事外。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今年一月也已走訪日、韓。

七國集團(G7)將於五月十九至二十一日在日本廣島召開會議,屆時台海情勢安全可能是會議主軸。法國總統馬克宏四月二十日在與美國總統拜登通話時,已重申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基本立場,G7峰會是否會有針對北京發表共同聯合聲明,值得進一步關注。

東亞另一個聚焦點是美菲關係也在加溫。美菲在四月下旬剛結束「肩並肩」,堪稱歷來規模最大的美菲聯合軍演;菲國還增開四個軍事基地給美軍。

這四個基地都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特別是在呂宋島北部、接近台灣的基地,被認為控制巴士海峽,另一座在巴拉望省的基地,則便於監控南海。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剛結束四天訪美行程。美菲新公布的「雙邊防務準則」,正式將南海納入美菲共同防禦範圍,甚且包括太空、網路空間等灰色地帶也要一併處理。這等於讓菲律賓吃了一顆定心丸。

 

 南海行為準則 今年恐簽不成

小馬可仕加速深化與美國關係,主要關鍵除了與中方長期的南海島嶼爭議外,俄烏戰事的國際情勢下,台海危機升溫,菲國距離台灣最近僅一百多公里,在台灣約有十五萬名菲僑、移工,一旦台海爆發戰事,必然要有撤僑行動。

菲律賓是美國在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最南端,菲國雖強調增開的四個軍事基地給美軍,並非攻擊性,而是防禦性。但若台海爆發戰事,這些軍事基地將扮演防禦或攻擊功能,恐怕只在模糊的一線之間。

北京希望在今年與東協相關國家簽署南海行為準則,但目前看來,美菲關係在深化,東協內部對中依舊存在矛盾,要形成共識簽署準則的機會不大,即使真的簽署,恐怕也只是象徵意義。

國際政治的新冷戰形勢,美國為首的海洋自由同盟,要對抗眼中的歐亞邪惡軸心,在東亞聯合日、韓、台、菲形成一個新月形的包圍網,成為圍中、抗中的最前線,但也必然會刺激 中、俄、伊朗等陣營加速結合反制、突圍。兩大集團的競爭態勢愈來愈明,如何能夠贏過對方、又能防止戰爭爆發,對各方都是考驗。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林泰和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