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食物中毒 戶外踏青勿採野菇

238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中秋連假將至,食藥署提醒民眾,假日到戶外踏青,見到各種野生菇類千萬不要採,以誤食中毒。

食藥署表示,某些具毒性野菇,外觀與可食用菇類幾乎一模一樣。食藥署提醒即使經驗豐富的專家,也不易區別,且多數導致中毒的菇類,其毒素並不能透過加熱、冷凍或是其他加工方式去除。

野菇的依毒素與中毒症狀,大致分為4種類型,一是腸胃炎型,主要症狀為腸胃不適,如惡心、嘔吐、腹痛及腹瀉。通常吃下後,短時間會出現不適反應。

其次是神經毒素型,會造成神經性症狀,如大量出汗、淚腺及唾腺分泌增加、嗜睡、幻覺、神智不清或出現攻擊性等,中毒反應發作迅速,約數小時後便會消退,像是一般所稱的「迷幻蘑菇」即為此類。

第3種原生質毒素型,在食用後,短時間內不會引起明顯不適,其後3至5天內,也不會出現任何症狀,讓患者誤以為已經痊癒,然而毒素可能已作用於器官而造成傷害。

第4種是類戒酒藥型,如在短時間內與酒精同時食用,將引起頭痛、惡心、嘔吐、面部潮紅及心血管不適等反應,約持續2-3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