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專欄〉診斷難?治療難?


■吳重達

發生摩托車車禍1週後,痛不欲生,左膝受傷的病人坐輪椅來診。

就像阿嬤常重覆講的老故事:送去急診,照了X-光,骨頭沒斷,叫病人回家休息,門診追蹤即可。病人開始這裡看,那裡問,狀況毫無改善,甚至更糟,才終於來到門診。踝關節扭傷的故事也是如此相同情境。

其實,醫師的門診也沒任何先進設備可以立即做出正確診斷。只是,醫師堅持先問清楚病史,尤其是受傷機轉。再根據它們提供的線索好好的做身體理學檢查 (Physical examination,健保審查時看到有年輕醫生爭議說他有幫病患做“物理”檢查時,真是感到欲哭無淚呢!這只是基礎醫學英文呢!)。只要做到上述二項,很多時候就可確立診斷。有疑慮時,再安排檢查,例如核磁共振(MRI)。許多病患來診時就帶來核磁共振的片子,都已經知道診斷了,卻仍然不知何去何從?病人說:醫生也沒多表示什麼,就只交代多休息,別走路!

該病患左膝被自己的摩托車由膝關節外側壓下。理學檢查偵知:關節內側不穩定,應是內側側邊韌帶斷裂。他帶來的核磁共振片子看到內側側邊韌帶完全斷裂與多處嚴重骨挫傷。

位於皮下,血液循環佳的側邊韌帶只要適當保護,不需手術,就可自行癒合。使用活動型支架固定,限制關節內、外與旋轉,膝關節可以屈區與伸展,更可自行走路。兩週後,病患自行步入診間,理學檢查顯示關節已開始有某些穩定度。六週後再檢查,關節穩定度大致恢復,也排除內側半月軟骨破裂可能性(內側側邊韌帶斷裂有約20%會發生伴隨內側半月軟骨傷害)。兩個月後,病人已恢復正常活動。

診斷難?多花些心思問診,務必動手檢查病人,答案就在眼前。有了診斷,治療還難?別讓受傷的病人似無頭蒼蠅般求助無門吧!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