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大選只剩八十幾天,但藍白整合千迴百轉,十四日藍白幕僚會之後一度看似瀕臨破局,但二十日在柯文哲一句「若與國民黨合作,國民黨仍是主力」之後又似乎峰迴路轉。藍白合能不能成功?會不會破局?時間已越來越緊迫!
十四日藍白合進行第一次會前會,外界都寄予厚望,民眾黨提出以五家民調平均值決勝負,國民黨則主張採取開放式的全民初選;雙方意見分歧,本來不足為奇,因為談判可能進行多次。但原訂三天內舉行的第二次會議至今卻並未進行,柯文哲不僅連日痛批國民黨,而且態度更趨強硬,甚至放出「不排除跟民進黨合作」的狠話。
柯文哲的這種作法,其實是師從中國共產黨的談判策略。在談判前,即宣布自己不會妥協的原則,形成先聲奪人;在談判過程中,將自己置於強勢地位,認定對手有求於己較多;對於對手所提條件,擺出絕不接受姿態,然後不斷透過媒體放話,將談判不成責任完全歸咎於對手;同時藉對手陣營內部矛盾,擴大分化,再運用時間壓力,迫使對手不得不大幅讓步。
而國民黨方面,從會前會開始就一直處於被動。過程中雖然提出應採「開放式民主初選」的合理性與正當性,但是對於單純採用民調決定勝負的不公平與不合理之處,也沒能很快地爭取到社會認同,然後就釋出可談民調與民主初選並行「折衷方案」的訊息,但民眾黨也沒有接受,不僅談判繼續陷於僵局,國民黨在媒體上也沒能占到優勢。甚至,日前還傳出藍營基層對藍白合久拖不決已漸失耐心,而且柯文哲二會郭台銘。
從目前情勢來看,連日來的發展幾乎完全是照著柯文哲的劇本在走,國民黨似乎一直在見招拆招,而不是主動出擊。這當然與兩黨目標及侯柯兩人心態有關,國民黨想要重新執政,大位勢在必得,所以侯友宜沒理由屈居副手,但民調又沒竄起,只能持續堆疊善意;而柯文哲則旨在爭取對自己與民眾黨最大的利益,所以他既不在意藍白合的成敗,也不需要顧全大局,這是他的底氣所在,也是他可以強勢演出的原因。
最新的民調就顯示,有五成二民眾基本上贊成國民黨與民眾黨合作共推一組候選人,其中國民黨支持者高達八成一贊成,民眾黨支持者則有六成七贊成。這就反映國民黨支持者非常在乎藍白合,而民眾黨支持者的促合力度雖也過半,卻低於國民黨。也正因為如此,柯文哲認定要想藍白合成局,就必須按照他的遊戲規則,而且他也想掌握藍白合之後對於人事、資源分配的籌碼。
平心而論,藍白合固然是多數國人的期待,但對誰正誰副卻意見分歧。問題是,柯文哲可選可不選,而侯友宜則是勢在必選,這就注定國民黨需要民眾黨的助力,大於民眾黨對國民黨的需求。柯文哲之所以有恃無恐,其原因正在於此。
這樣的局勢當然對國民黨不利,但國民黨也不是完全沒有硬氣的本錢;畢竟民調持續變動,侯未必穩輸給柯,而且國民黨在十四個執政縣市,人口超過百分之七十三,只要執政縣市長都能全力相挺,國民黨基層實力遠大於民眾黨。儘管如此,如果藍白整合成功,對上賴清德的勝算還是高於三腳督、四腳督。雖然眼前藍白合進度落後,但各方對促合頗具參考價值的建言不斷,倘若藍白顧及近六成民眾支持下架民進黨,雙方就應發揮智慧、相互包容,以順利整合回應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