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書店的同義詞

  • 廖宏霖

在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有一段時期,書店與文具店是同義詞,每一間國小的校門口都會有一家這樣的「書店」,店裡賣的不只是書,還有許多新奇古怪的小東西,有一些稍具規模的,可能甚至連學校的制服都有在賣,那幾乎是某種金石堂或誠品,乃至於博客來的前世。書店裡的每一個區域,每一個櫃位,都是一個「部門」或「商品類型」,像是把一間十層樓高的百貨公司,壓縮在一個平面空間中。

首先,門口兩旁一定會擺放一些具備類似販賣機功能的機器,早期一點是一些零食販賣機,更近期一點,則可能是扭蛋機;一走進店內,最常會出現的一整櫃的開架式筆櫃,上面擺放著各式各樣的筆,簽字筆、原子筆、自動鉛筆、鉛筆……,這四種算是最基本的類型,比較特別的是,幾乎所有的開架筆櫃,店家都會在上面加工一小本一小本的試寫紙,每一位來書店的小學生,就像走進新光三越一樓的化妝品專區試用不同彩妝一樣,拿著不同的筆在試寫。我記得我每次都會試著「閱讀」起那幾疊小小的試寫紙,有些人會簽名,有些人會寫數字,有些人甚至會寫下一句格言式的話語,或者有非常少數且具有天賦的人,會在上面畫一些漫畫,雖然最終大多數人是隨意劃出一些無意義的線條,所謂塗鴉。我對那些小本子非常好奇,如果小時候勇敢一點,可能就會主動問老闆是否可以讓我將那些小本子,帶回家好好研究一番,我相信裡面一定會有一些非常神祕的符碼或訊息藏在裡面。

就跟現在的誠品與博客來一樣,這一類的「複合型書店」,最主要的空間都不是用來放書,除了可以想像得到的「合理的」文具,到了後期,更像是某種以書為起點的生活百貨,在那個還沒有網路通路的時代,你可以在像這樣的書店裡,買到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東西,例如存錢筒、造型瓷器(我還記得有一系列小沙彌的非常受歡迎)、絨毛娃娃、魔術道具、整人玩具……以及聖誕節前夕,店家會在店門口擺出百貨花車一般的聖誕節卡片,一直賣到農曆年前,還可以接著賣賀年卡與春聯。

此外,書籍會分兩種,一種是學校的課本或講義,另外一種就是所謂校外讀物,印象中小時候,買校外讀物是一件有點奢侈的事,我的父母親會寧願我們去買可以讓功課變好的書,那些課外讀物,對他們來說都是故事書,去圖書館借就可以了(這樣想起來,圖書館或許更像是許多人生命中的第一家「書店」)。校門口的書店則通常會把書籍區最好的位置留給教科書或講義,課外讀物則是被擺在相對比較不起眼的櫃位。不過,有些書是特例,那就是漫畫,幾本當時最紅的漫畫,例如《少年快報》則是會被放在櫥窗,或者櫃檯附近最顯眼的地方。

書店裡還有一區是專門賣體育用品,平價的羽毛球拍、桌球拍、扯鈴可以說是必備的商品,而且我懷疑那時甚至還沒有廉價這個辭彙或概念的流行,因為大多數人都選擇的廉價就是所謂的平價,運動用品店的概念或許也要到九零年代中後期才漸漸生成。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類在校門口的書店,有時候甚至還會成為學校的「特約商店」,自然老師會說,下週要用的星象觀測盤,可以到校門口裡的那家書店去買,如果印象沒錯的話,有一陣子還可以在書店裡買得到蠶寶寶與牠的桑葉。總之,學校生活裡所需要的各種東西,從抽象的知識到具體的用品,這家「書店」可以說是全方位地提供你擁有一個理想小學生生活之所需。

也許人類活過了某個年紀,開始就會有所謂的「年齡紅利」出現,你會看見新事物發生背後可能有的各種生成因素。就如同前述所描述的類似這種實體的零售百貨業(是這樣稱呼嗎?)曾經真實地存在過我輩的生命經驗中,現在看到各種新奇的行銷模式,似乎都可以看見某條發展的軌跡。比如說,之前最流行的「樓頂招樓下、阿爸招阿媽」的網路直播帶貨,那種訴諸於激情語言,營造限量感與近乎舞台表演情境的商業邏輯,與九零年代興起的「電視購物」如出一轍,甚至,我們把記憶更往前推進一些,那樣的話語表演,也像極了小時候在夜市裡看到過的叫賣哥、叫買姐。

兩千年之前的電子商務,似乎就是利用各種新技術,把所有線下可以發生的商業行為,全都盡可能搬到線上去,博客來、PChome像是分別取代了同一家百貨公司的不同樓層,成為線上的大通路。兩千年之後,電子商務隨著網路的普及、消費習慣的養成,乃至於物流系統的成熟,奇摩購物、蝦皮、松果、momo等電商,發展出了更友善、更有彈性的商業模式,消費者的體驗變得極為重要,用非常簡化的方式來說,就是商品不只要好,你還要創造出更多更新奇的體驗,讓在線上買東西這件事,跟幾十年前在實體商店買東西一樣,充滿著驚喜與刺激。

這幾年雖然都還是在做出版相關的工作,但這一年多來,更多時間必須回到了「行銷企劃」的位置思考事情,有時候不禁想像,未來買東西這件事到底會變成什麼模樣呢?有沒有可能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於目前線上消費的各種花招,而是只要透過某個穿戴式裝備,選定年代,就可以回到那個年代的特定場景中進行消費,所謂的沉浸式消費體驗;又或者人類不再費心力消費,貼身的個人AI已經二十四小時收集好我們每個人的需求大數據,綜合運算每個人的經濟能力與未來生命預測,一秒完成所有購買,下班回來,我們的冰箱與生活儲物室就滿了,而屆時,希望AI精算出的購買清單裡,還能夠有,一本書的存在。

 

(本文出自《被偷走的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