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前方的出口

夏日貓空
文/寄三平 圖/陳兆聖

 記憶留在初綻的宮房

  道途越走越險

  出口困住出口

 

通過母親的出口後,原本我以為自己已經通過了隧道,從此見著了天光。

一直要等到接近耄耋之年時,我才恍然發現,媽媽的子宮,其實並非出口,反而是入口。我不但沒有離開黝暗的隧道,甚且,跌入一個更深邃更難纏的通道之中,一生與憂苦仇愁交纏不休,酸甜苦辣嚐盡,並輾轉難眠,不知道離真正的出口還有多遠,何年何月始能脫離?

經歷超過半個世紀的奔騰、折磨和歷練後,今天我終於知曉,我們和人間都初識於身不由己嚎啕哭泣的入口,也將相逢於哭笑不得的出口。

我也開始明白,人世路上從童稚至兩鬢霜白,其間偶而竄出的笑聲,實短暫而健忘;不時生起的猶疑猜忌和反覆無常,反而記憶久長。現實的人間之路雖然不似隧道裡的幽暗無光,表面的齋風晴雨其實並非實象,反是虛妄。

人生實乃一無明長又無明遠的隧道,是一條滿載七情六慾,備嚐世間苦痛的通道,當身衰體邁老病來襲時,感受尤其深刻。

 

 生命,陷於肉牢

  老於病痛,也老於衰敗

  仍不甘輕易繳械

  生活仍執意

 

憶及母親以一介女流縱橫商場,其間雖艱難困頓起落無常,皆能一一克服,生意豐饒日盛,最後成為北市食用油市場泰山公司經銷代理。親朋都說母親是女強人無疑,為族人所讚嘆。

然而肉身一旦為病痛折騰至藥石無方,即使女強人如母親者流,於自忖無法痊癒甚至每況愈下時,也是終日懨懨於病榻之上,孱弱虛脫啞然無語,心中所祈者,唯願佛祖大發慈悲,早日示現出口以得解脫。

 

每一次

  子孫袋毫無遮掩露面拋頭

  老人都不由自主想起

  裸泳的愛因斯坦

  相同的頭,不一樣的

  臉,藏起來

  不要被外傭看見

  不要被外傭看見

 

想及父親,個性剛強從不服輸,一旦臨老遭逢病痛來襲,也只能舉手投降。

「唉,體力真的不行了。」早上陪父親堤上散步,稍為走遠點,中途他要停下來休息好幾次。

「為什麼我會越走越偏啊?」散步時如果不扶著父親,他會歪身從路中間走至路外,險象頻生。

「真的老了,『病』都來了。」

思及父親晚年,受鼻胃管所束、導尿管所拘、吞嚥困難所苦,讓曾經叱吒玉山頂上的風雲人物,終究只能低首暗泣,忍受百般老病苦磨,尊嚴盡失掩面跌坐,最後不甘不願,不敵死神的召喚。

 

一顆星沉在井底

  千水萬水無能為力

  死水如潮

  波瀾壯闊擊打井圍

  某一晚,啊!潮聲不再

  星已回到天上的家

 

若論及丈母娘所受之苦,與之相較,雙親地下有知,實可謂慶幸,畢竟自生病至亡故兩三年爾,不若丈母娘十七年之久遠甚。

丈母娘自七十六歲中風至九三高齡亡故,十七年來日日時時,分分秒秒與病魔纏鬥,嚐盡萬種人間疾苦,至痛至極。

當年她突染惡疾,身體雖不便,生活尚能自理,心中猶存痊癒希望。隨著時間流逝,身心俱疲體力日趨虛弱,當她自覺復原無望時,病榻上便時聞悲痛呻吟之聲,子女耳畔不時傳來低低「我對不起妳們,拖累了你們。」「老天還要折磨我多久啊?」「早點死了算了!」等語,子女聞之淒然無語,不知如何回應。

丈母娘晚年時,早已吞嚥困難無力自食,各類惡疾不時復發或發炎,常常早上剛出院,晚上又奔急診,如此輪迴不已。她自己固辛苦異常,子女也跟著憂慮焦心,每日盼望無法說出口的,是那人生最終的出口,究竟何時才會開啟?

再觀泰山大人,今已九五高齡,雖無惡疾來磨,但與「老」之魔日日為伍,吃不下、睡不著、出不來,老時各種該有的現象樣樣不缺,餐餐更是藥不離身,奔波醫院成為日常,也是時聞「早點死了算了」「佛祖什麼時候才要來接我啊?」之語。

 

想當一隻幸福的寵物狗

  菩薩不夠慈悲

  給我太多東西慢熬慢煮

  她說:本無人,何來狗

 

奈何壽命由天不由人,「閻王注定三更死,不能留人到五更。」雖是固然,反之亦然。

佛經上說:一切實相都非實相,人非人,狗非狗,玫瑰不叫玫瑰還是玫瑰。生在這個苦難的世上,女人尤多苦痛。記得有次行旅途中,妻說下輩子她要當男人,我回「妳要想清楚喔」。生為男體,自知男人也是不易。我常自語,若有來世,當為石頭,不動如如,不為百病所苦。

但又聞人身不易,有幸生而為人,實是累世善因所積,豈可如此自卑自棄?

人生長道,即使有幸遇此醫學昌明時代,老來之時,求好活固非容易,求好死絕不可能,最多的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思及多年來陪伴親人進出醫院,但見門庭若市人滿為患;細觀匆忙來往之人,臉上多露哀淒苦痛之色,心中不由得興起世上苦人多之嘆。唯願上天有好生之德,慈悲多所憐憫,讓光亮照射於生命出口,希望閃耀於遠處來方。

話雖如此,自古何時上升天堂由天不由己,而是緊緊操控在上帝的手中。有此體悟之後,我這老朽之人,還厚著臉皮在這兒自哎自怨些什麼呢?自當力學蘇髯「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之灑脫,但求一個曠達自在的姿態。

「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平常生活、平常日子、平常心,求「三平」於日常之中,本是歲月賜給的人生智慧;老來病痛與人同,才是餘年該有的覺悟吧!

文末改一句卡萊爾的話:「『生命』屬於時間,『死亡』屬於永恆。」老是必然,病也是,「出口」之來,實無須終日惶惶,誰管他出口有多遠,何時會開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