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戰進入白熱化階段,柯文哲不僅向綠營示好,還對藍營冷嘲熱諷,但其民調支持度逐日下滑,負面聲量則節節升高,非但自己當選無望,反而助長綠營聲勢,讓人不得不懷疑,他究竟是真心想要下架民進黨?還是在幫民進黨護航?
自從候選人完成登記,總統大選就確定三組人馬參選。賴蕭配仍居領先,二、三名則出現逆轉;原本民調落後的侯友宜宣布侯康配後,一舉躍居第二,甚至有最新民調以些微差距領先賴蕭配;而從五月到十一月都緊咬賴清德的柯文哲,選擇吳欣盈後,幾乎在所有民調中都敬陪末座。
更令柯文哲不堪的是,他的民調支持度非但與侯友宜越差越多,而且從高峰時期將近三成一路跌到百分之十五以下,幾乎腰斬。同時,根據網路社群輿情分析系統調查,藍白合破局後,在三個主要候選人中,柯文哲的網路好感度比值都最低,負面聲量則最高。這縱然不能斷言柯文哲已經提前出局,至少說明他已被公認為造成藍白合破局的罪魁禍首,當選機會當然微乎其微。
在藍白合協商過程中,柯文哲自始至終堅持要以民調決定正副總統人選,並且聲稱唯有最強的組合才能打贏賴清德;如今,藍白合破局,所有民調都顯示在野陣營最有機會勝選的是侯康配,而不是柯吳配。然而,柯文哲卻仍然信心滿滿,認為自己還有勝選機會。
身為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有堅強鬥志當然不是壞事,問題是他不僅亂了陣腳,而且似乎已忘掉自己參選的初衷。他當初痛斥民進黨墮落太快,「選舉訴諸抗中保台,讓國家陷入分裂」、痛批「民進黨貪腐、從雞蛋、光電、口罩、疫苗、爐渣到快篩,每一條都貪,難怪台灣人民痛恨民進黨」;他強調自己參選,是因為認為「台灣應該是中美溝通的橋樑,不應該是中美對抗的棋子」、「台灣不應當是口號治國、債留子孫、利用意識形態製造仇恨對立」。
然而,為了挽回支持度不斷下滑的頹勢,他竟然說出自己「內心本質還是深綠」,並且揚言如果當選總統,「除了在軍事、外交政策,會維持『小英路線』外,有機會也會讓台灣變成『正常的國家』」。試想,如果柯文哲骨子裡面還是深綠,有機會還想讓台灣變成正常的國家,那他與獨派有何差異?如果他在外交、軍事上還要維持小英路線,那麼他顯然要遵循美國的印太戰略,圍堵遏制中國大陸,並且會持續擴大對美軍購,如此又怎麼可能扭轉台海兵凶戰危的局勢?選擇這樣一個表面超越藍綠,實際上卻是深綠的人,跟選擇民進黨有什麼不同?
毫無疑問,這是柯文哲的選舉策略,他企圖藉深綠的表態,使流向民進黨的年輕人能夠回流,並以遵循小英路線來穩住民眾黨內的淺綠選民。他原本希望藍綠通吃,最後卻註定兩頭落空,藍營認為他投機,綠營認為他背骨,原本一盤好棋,被他自己一手操弄到破局。如果他還想保存民眾黨一點元氣,就該即時醒悟,倘若此時此刻繼續向綠營輸誠,最終只會使民眾黨泡沫化;唯有跟國民黨連手,分進合擊,讓民進黨下台,才能給民眾黨更大的生存空間。
柯文哲如此,郭台銘亦復如此,他若能儘速回歸國民黨,將使侯康配聲勢大振,他當然是勝選功臣;但他若走不出意氣之爭,仍然支持柯文哲,倘若在野敗選,他也會成為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