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Views 0Comments
寶林毒風暴 疑米酵菌酸釀禍
記者黃翠娟、傅希堯、王誌成、戴淑芳∕台北報導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已有十一位個案,釀成兩死、三人在加護病房悲劇,衛福部二十七日晚間緊急召開跨部會專家會議,多位專家質疑米酵菌酸的可能性大,但仍不排除各種可能。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二十七日傍晚六時在疾管署召集跨部會專家會議,參加成員有六位毒物學方面的專家,以及本次收治相關個的新光、馬偕、北醫、三總等,收治重症患者的醫院醫師代表,加上疾管署、食藥署人員,以及感染科權威、台大副校長張上淳、法醫研究所代表、環境部化學署也有代表出席。
由於台灣首度出現罕見的食物中毒致死案件,王必勝表示,目前統計有十一位個案,其中二人過世,三人在加護病房,一人在普通病房,五人輕症返家休息,另外有二例通報尚待釐清。
根據專家意見,王必勝指出,最可能還是從食物本身來,但在微生物本質汙染還是毒素,現在專家偏向毒素,什麼毒素也討論很多,目前偏向米酵菌酸的可能性滿大。
因台灣未曾有過米酵菌酸案件,王必勝說,未來會引進米酵菌酸的標準品,進一步在食藥署帶回的三十五種食材,還有病人檢體進行檢驗,大概下週會到可以展開相關檢驗,預計需時二週左右。
除檢驗方向外,也要呼籲過去兩週內到餐廳吃飯,有症狀民眾希望通報,並通知各大醫院回溯過去有類似症狀類型病人,要注意過去病史、有無到餐廳吃飯,此外,也希望各大急診室通報類似症狀病人,並討論治療方針。
此外,法務部法研所也預定二十八日要做兩位死者解剖,會中也有拜託做相關檢驗,除了米酵菌酸外,還有包括農藥等其他部分也會幫忙相關檢驗,目前不排除任何可能。
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此次由食物引起的事件因有民眾死亡,食藥署將之視為重大事件,受害者出現嘔吐、腹瀉、肝臟衰竭等症狀也與食物中毒有關,但到底是什麼原因?將檢驗可能病原性物質,但因需培養微生物,結果預計最快二週出爐;並將持續與地方政府衛生單位、疾管署共同調查及諮詢專家建議,並於完成檢驗調查後迅速向民眾說明。
北市衛生局二十七日表示,現場抽驗高麗菜、豆芽菜、粿條、鴻喜菇、香蘭葉及醬油等全數食材,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攜回調查,並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四十九條第二項情節重大,足以危害人體健康,且移請檢調偵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