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0Comments
睡7小時活最久 過或不及死亡風險更高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馬偕醫院精神科主任吳易澄指出,美國加洲大學針對100萬名美國民眾進行研究,發現1天睡7小時的人活得最久,睡得太多或太少,則反而有更高的死亡風險,建議民眾規律作息,調整睡眠,如遇睡眠障礙應求助醫師進行謹慎詳細的評估與治療。
吳易澄表示,一個好的睡眠,是要睡得飽,也要睡得好,失眠的主觀感受相當多元,包括入睡困難、早醒或睡不久、睡眠斷斷續續等,不同的睡樣態都有其特別的神經與精神病理成因。睡眠中的其他行為也包括夢遊、說夢話、磨牙等不自主的動作,而規律的生活作息是良好睡眠的重要因素,而光線、噪音、溫度、空氣流通也都會對睡眠品質有所影響。
吳易澄指出,壓力帶來失眠是很常見的,短期的壓力性失眠約1個月內就會緩和,超過1個月仍持續睡眠障礙,則必須調整生活或工作安排。生活壓力與生活習慣,常是導致失眠的主要因素,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工作與勞動型態有很大的不同,而從事各種輪班工作,則往往會使得睡眠障礙成為常態。
吳易澄表示,飲食習慣也會直接影響睡眠 ,比方說飢餓或過飽,喝水過多導致頻尿,刺激性飲食,含有咖啡因的茶或咖啡,也常常會導致失眠,有些民眾甚至喝酒助眠,其實酒精會改變睡眠結構,減少深睡期,反而導致睡眠品質不佳,更別說包括睡眠藥物本身的長期藥物或毒品濫用的影響,因此,要改善失眠情況,可以先從生活型態上的改變入手,先嘗試建立一些睡前習慣。
吳易澄提醒睡不好的民眾,應提早就寢時間,盡量不要熬夜,有助於調節生理時鐘。晚上應避免喝含咖啡因及酒精的飲品,以免難以入睡。調暗房間燈光,保持內部空氣流通,並在舒適的溫度中入眠等,都有助於入睡。
吳易澄表示,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支柱,也是增強免疫系統的有效方法之一,如遭受失眠之苦,建議民眾可用睡眠日記來記錄每天的生活與睡眠狀態,釐清問題及找出改善方法,並應求助家庭醫學科或精神科醫師,針對睡眠問題做謹慎詳細的評估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