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農業部的「森林經營碳匯專案活動」方法學十九日於環境部進行第二次審查。審查委員對收穫林產品碳庫計算多所質疑,環境部裁定,農業部須就針葉、闊葉林及胸徑大小等差異補充不同利用率資料再審。
環境部十九日召開「森林經營碳匯專案活動」溫室氣體減量方法草案第二次專案小組審查會議。會中審查委員針農業部簡報的「收穫林產品碳庫計量及追蹤說明」多所質疑。
其中,包含農業部依據「國有林林產物處分作業要點」,假設立木材積轉換利用材積比率為七十%;收穫林產品留存係數為零點三二;根據IPCC一階指數衰減函數,設定收穫林產品在四十年後仍留存的比率為零點四五二九等。
審查委員認為,使用統一的預設值,未來業者會直接套用據以計算,以後會出現問題,例如國際承認與否,因為樹種不同、胸徑不同,利用率也不相同,至少不要用一個數據在所有樹上。
經過幾番交鋒,環境部氣候變遷署長蔡玲儀裁定,不是要求要分得很細,但請農業部林業試驗所等相關單位,提出區分成闊葉林、針葉林及大小胸徑級距不同等的不同利用率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