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0Comments
<大台南中醫師公會專欄>中醫針藥併用治療修格連氏症候群
65歲婦人天冷手掌時發白發紅,接觸冰冷物質甚則發紺,眼睛乾澀疲累、口乾灼熱感約一年,經西醫診斷為「修格連氏症候群」,服用西藥類固醇與免疫抑制劑效果不彰,經友人介紹來診間求治。
中醫四診紀錄如下,望診:神情倦怠、面萎黃;聞診:聲音低;問診:自覺眼乾、疲累及口乾灼熱感喝水不能改善約2年,去年因手掌接觸冰冷物品則發紺,於醫院免疫風濕科就診,診斷「乾燥症」(ANA及SSA、SSB抗體陽性);舌診:『舌淡紅苔白略乾』;脈診:『左脈沉弦細;右脈微弱』。中醫證型:『肝腎陰虛夾雜氣虛』。內服處方思維:『養肝血、滋腎陰、兼通肺氣』。內服中藥配合針灸治療後,上述諸症皆改善。
修格連氏症候群,又稱乾燥症候群(簡稱乾燥症),是一種病因未知的慢性、進行性自體免疫疾病,主要以破壞人體的外分泌腺,如淚腺、唾液腺為主。患者的外分泌腺因為被淋巴細胞侵犯而產生慢性發炎,分泌功能原來正常的上皮細胞慢慢被淋巴細胞取代而逐漸喪失功能。乾燥症患者主要的症狀大多不離眼睛乾燥、口腔乾燥以及風濕症關節疼痛等症狀,這些都是全身病變的表徵,病患的血液中通常可以檢驗到一些不正常的自體抗體,其中25%的患者多處器官(如肺臟、腸胃系統、神經系統)會受到侵犯而產生多樣化的臨床症狀。一般西醫治療採用類固醇、人工淚液或免疫抑制劑。
修格連氏症候群中之乾眼症,通常是指兩目乾燥少津,滯澀不爽,易感疲勞而言。症狀輕者,中醫認為屬「白澀病」,《審視瑤函》:不腫不赤,爽快不得,沙澀昏朦,名曰白澀;重者屬「神水將枯」範疇。《證治準繩.七竅門》:視珠外神水乾澀而不瑩潤…乃火鬱蒸膏澤故精液不清,而珠不瑩潤,汁將內竭…病未治之,緩失則神膏乾澀,神膏乾澀則瞳神危矣。陰精虧虛是乾眼症的發病基礎,「陰虛、內燥、虛火浮越、氣不布津」是本病的主要病機。根據中醫基礎理論,脾主運化水濕,對體內水分的輸布有重大影響;肺主皮毛,開竅於鼻,若肌表不固,則津液外泄;腎主水,是調節體內水代謝的重要器官,而肝腎同源,肝依賴腎水來滋養,若腎水不足,則肝陰不足。綜上所觀,修格連氏症候群與「主要肝腎;次要肺脾」有關。
修格連氏症候群患者除了本身需維持良好睡眠習慣,少食烤、炸、辣外,建議戒菸,適度運動且調整身、心、靈之狀態。目前尚未有任何西藥可以治癒,中醫具「簡便廉效( 簡單、便利、便宜、有效)」之特色,且強調「治未病」之預防醫學概念,可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作者∕台南市銘輝中醫診所醫師蕭銘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