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國內目前健保僅給付雙側極重度聽損病友可使用雙側人工電子耳,並未納入單側極重度聽損者。對此,健保署回應,目前已有學會提出計畫,因資料不齊,待學會回覆後,即進入健保擴充給付審查程序。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吳振吉指出,目前聽力輔具有助聽器、人工電子耳2種,其中輕度到中度聽力損失患者,可使用助聽器,但若為極重度聽損(聽閥大於90分貝),則需要裝設人工電子耳。
台灣新生兒聽力篩檢成效優良,但吳振吉說,人工電子耳健保給付速度較歐美、日韓等國慢約10到20年;雖如今已給付雙側極重度聽損者裝設電子耳,但對於不對稱或單側極重度聽損者,使用助聽器效果也有限;其對語言發展影響較小,但仍會影響生活功能,要裝設人工電子耳卻只能自費,要價約60萬元起跳,因此建議也要納健保。
對此,健保署長石崇良回應,現在有給付雙側人工電子耳,單耳100多萬,有些患者雙耳都需要裝設,有些僅需單側,去年給付445位,健保支出2.64億,每人終生最多給付兩次,給付對象則為18歲以下。
針對是否將給付對象擴充至單側重度聽損者,石崇良說,可由醫學會提出適用治療年紀,適用疾病嚴重度等資料,向健保署提案。健保署進行醫療科技評估,包含治療的年紀、嚴重到什麼程度可有顯著幫助等等,也會參考其他國家給付條件,針對給付規定修正。
石崇良說,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今年有來函,建議放寬人工電子耳手術適應症,但因資料不齊,目前尚待學會回覆後,即進入健保擴充給付的審查程序。
若有先天聽力受損,且確認是由某些基因型造成的聽損,目前已有對應藥物,石崇良表示,針對這類型的精準醫療,同樣需要提案,並經過科技評估,計算財務影響、編列相關預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