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名列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的稀有鳥種諾氏鷸,連續九年造訪將軍濕地,由於沒有繫上衛星發報器或腳環辨識,無法推斷是同一隻個體,卻可以證明台南沿海濕地環境適合諾氏鷸棲息。
台南沿海相傳有流蘇鷸、斑尾鷸、大濱鷸過境,資深鳥友郭東輝帶著高倍望遠鏡、數位相機外出賞鳥,在將軍濕地發現一整群鷸鴴科候鳥,牠們低著頭覓食,意外發現台灣十分罕見的諾氏鷸。
根據台灣鳥類誌記載,諾氏鷸整個生活區的海岸濕地因工業開發、基礎建設及水產養殖利用,造成棲地大量破壞,剩下很小的棲息範圍,族群數量也下降,全球總數不到一千隻的諾氏鷸,比國際珍稀鳥禽黑面琵鷺還少。
台南市野鳥學會表示,將軍濕地前身為七股鹽場之一部分,二00二年停止曬鹽後,逐漸成為許多候鳥度冬的重要棲地。隨著能源轉型,七股鹽場一度面臨太陽能光電進駐的危機,台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台南市野鳥學會、台灣環境規劃協會、台灣濕地保護聯盟與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等六個團體組成「七股將軍鹽灘地濕地復育聯盟」,向國有財產署認養約一千二百多公頃的七股鹽場鹽灘地。
eBird鳥類紀錄資料庫網站顯示,諾氏鷸自二0一六年起連續八年在將軍濕地現蹤。今年是第九年,由於沒有繫上衛星發報器或腳環辨識,無法推斷是同一隻個體,卻可以證明台南沿海濕地環境適合諾氏鷸棲息,顯示候鳥對於棲地的忠誠度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