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若莘
〈從拉斐爾到梵谷〉,共有50位知名畫家,52件真跡,為英國國家藝廊收藏品,跨海來到台南的奇美博物館展出,機緣非常難得。那天,我們一早奔赴參觀,躲避外頭體感溫度飆近40度的艷陽,沉浸在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的油畫真跡當中,感受西洋藝術史400年的遞嬗精華。
由於時值暑假,觀展人潮雖已按照預約時段分流入場,還是比肩接踵、人影幢幢。有些家長顯然是行家,可以徐徐道來為孩子詳加解說;有些可能是美術班師生同來,他們回去後是要做學習單的;而我也在行前早做功課,有備而來。
隨著歷史時間軸的安排,從這群西洋藝術大師的作品中,得以見出文藝復興以降,繪畫者最早是服膺於宗教、服務於宮廷,附屬為貴族們展現豪華貴氣,增添絢麗色彩的專屬畫師。譬如宗教神話聖跡等等;直到中產階級興起,人與人的接觸機會增多,時代思潮慢慢轉變,藝術家的繪畫題材逐漸幅員擴增而多元。譬如名不見經傳的少年被蜥蜴咬傷的驚怖瞬間,市集、碼頭的繁忙活絡景象,甚至音樂咖啡廳杯觥交錯的喧鬧一角、戶外涼棚架下餐桌旁的玻璃杯……在在吸引藝術家們創作上關於美的新發現。
最後,印象派畫家在前人成熟的繪畫基礎上,熱切地走出戶外追逐太陽的光影變化,是以莫內的「鳶尾花」、梵谷的「草原地與蝴蝶」,佈置在展場的尾端,盈盈地送─客,把來參觀的人潮一群一群地直送出展場,送到光影熾烈的戶外風景之中。
是的,館內是精彩濃縮的西洋藝術史,而館外,白色的歐風建築搭配花園設計,綠草如茵、叢林簇簇,夏日炙熱的對流風正吹送著積雨雲,此刻的翻雲隨時可能成為覆雨,雲影同天光共徘徊,不正是莫內梵谷等印象派畫家的寫生場域嗎?此情此景,巧妙銜接觀畫者的情緒,推波助瀾著藝術愛好者的狂熱,氣勢磅礡而精彩。
離開博物館,跨過館外護城河上的長橋,來到阿波羅噴水池,回頭望向那座歐洲宮廷般的博物館,不禁興嘆:太美了!不管是西洋藝術展,或博物館場景本身,都太美了!我看著天空,徜徉在展館周邊的草皮上,靜觀白雲如油彩般堆疊,想像它在宇宙的畫布上,駝著漫長光陰,悠悠地朝我翻湧而來,情緒一時也有光和影互為交輝時的激動!此次展覽雖不盡是畫家群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卻足以震撼人心,令人收穫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