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動作不協調 物理早療可改善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就讀大班、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合併動作協調問題的孩童,跑步常會跌倒且單腳平衡不佳,也不擅長丟接球遊戲等,在經過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每週1次、為期3個月的物理治療團體課程訓練後,該名孩童球類技巧及平衡能力均有明顯的進步。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洪若華物理治療師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3歲以上兒童每天至少須包含60分鐘的中等至高強度活動,顯示粗大動作遊戲在孩子們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粗大動作遊戲常是孩子們互動很重要的媒介,當孩子有粗大動作發展遲緩或動作協調問題時,很可能導致他們在遊戲時間很難跟上同儕,進而錯失許多跟其他小朋友互動的機會及正向經驗。
洪若華表示,許多4、5歲有動作協調問題的孩子因為已經會走路及跑來跑去,而讓家長忽略了他們在動作上其實是有需要被協助的,其中,單腳站維持穩定有困難、常接不到球或目標投擲時丟不準等都是這群孩子臨床上常見的表現。
 有動作協調問題的孩子,如發展性協調障礙兒童(盛行率約5%-6%),在日常生活活動和參與動作遊戲時常顯得笨手笨腳、跟不上同儕,在學習新動作常遇到困難、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學會。
 這些孩子若能像上述孩童一樣及早接受物理治療評估和療育,將能促進生活及遊戲中的平衡、協調及球類技巧,也能幫助家長了解在帶孩子參與新的動態遊戲時可以如何調整及引導,效果也更有延續性、更能幫助孩子將能力類化至不同生活情境中。